在選擇《大學物理》雜志審稿人時,需要考慮多個因素以確保審稿人的專業(yè)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議的步驟和策略:
一、明確審稿標準
首先需要明確審稿的標準,審稿人應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豐富的審稿經(jīng)驗以及良好的學術道德。
二、利用數(shù)據(jù)庫資源
通過SCI、SSCI、A&HCI、ISTP等學術數(shù)據(jù)庫,可以檢索到與《大學物理》雜志領域相關的科學家和學者的信息。
三、參考文獻
論文中的參考文獻作者通常是該領域的專家或?qū)W者,他們的研究興趣和領域與論文內(nèi)容密切相關。因此,參考文獻作者可以作為審稿人的重要來源。
四、尋找雜志編委或?qū)W術會議主席
雜志編委和學術會議主席通常是該領域的權威專家,他們具有廣泛的學術聯(lián)系和豐富的審稿經(jīng)驗。
五、認真填寫推薦理由
如果雜志要求作者推薦審稿人,作者應認真填寫推薦理由,說明審稿人的專業(yè)背景、研究領域與論文內(nèi)容的契合度等。
《大學物理》雜志基本信息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
主辦單位:中國物理學會
國內(nèi)刊號CN:11-1910/O4,國際刊號ISSN:1000-0712
創(chuàng)刊時間:1982年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
出版語言:中文
審稿周期:1個月內(nèi)
主要欄目: 專題介紹、教學研究、教學討論、物理實驗、基礎物理教學現(xiàn)代化問題、教學改革、大學生園地,這些欄目不僅為不同教育階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臺,也滿足了教育實踐者對各類教育問題的探討需求。
收錄情況:知網(wǎng)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了該雜志在教育領域的學術價值和傳播影響力。
期刊榮譽:Caj-cd規(guī)范獲獎期刊、中國優(yōu)秀期刊遴選數(shù)據(jù)庫、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CJFD)等,在教育學術理論界有著良好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對推動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學者姓名 | 發(fā)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秦克誠 | 72 | 郵票;物理學史;物理學家;物理學;天體物理學 |
于鳳軍 | 69 | 引潮力;最小勢能原理;電磁場;電場;周期 |
高炳坤 | 47 | 慣性力;引潮力;慣性系;萬有引力;質(zhì)心參考系 |
梁燦彬 | 46 | 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量綱分析;慣... |
趙崢 | 43 | 黑洞;廣義相對論;相對論;視界;溫度 |
趙凱華 | 43 | 物理教育;物理教學;物理學;近代物理;概念物... |
王福謙 | 37 | 特性阻抗;保角變換;電勢分布;場強分布;電場 |
田曉岑 | 36 | 電動力學;相互作用能;洛倫茲力;導體;狹義相... |
厚宇德 | 35 | 玻恩;學派;量子力學;物理學家;矩陣力學 |
范洪義 | 33 | 量子力學;相干態(tài);糾纏態(tài)表象;量子光學;算符 |
機構名稱 | 發(fā)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北京師范大學 | 532 | 相對論;教學;理教;物理學;量子 |
北京大學 | 451 | 物理學;理學;物理學史;學史;郵... |
清華大學 | 225 | 教學;相對論;理教;物理教學;量... |
復旦大學 | 161 | 自學輔導;輔導;量子;教學;量子...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57 | 量子;教學;量子力學;算符;相干 |
南開大學 | 141 | 教學;光學;理教;物理教學;物理... |
南京大學 | 139 | 物理學;教學;理學;衍射;量子 |
中山大學 | 138 | 量子;量子力學;教學;相對論;物... |
華南師范大學 | 113 | 教學;光學;原子;大學物理;電場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96 | 教學;邁克耳孫干涉儀;干涉儀;量... |
涉及文獻 | 資助項目 |
694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56 |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 |
46 | 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yǎng)基金 |
33 | 高等學校教學研究項目 |
27 |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
22 |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 |
21 | 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
21 | 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 |
19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
19 | 安徽省高校省級自然科學研究項目 |
涉及文獻 | 資助課題 |
21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375050) |
16 | 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2012011028-1) |
11 | 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yǎng)基金(J0730310) |
10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175268) |
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675174) |
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175063) |
8 | 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yǎng)基金(J1210027) |
8 | 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201310720013) |
8 |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項目(SG315833) |
7 | 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yǎng)基金(J1103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