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擇《中國科技成果》雜志審稿人時,需要考慮多個因素以確保審稿人的專業(yè)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議的步驟和策略:
一、明確審稿標準
首先需要明確審稿的標準,審稿人應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豐富的審稿經驗以及良好的學術道德。
二、利用數據庫資源
通過SCI、SSCI、A&HCI、ISTP等學術數據庫,可以檢索到與《中國科技成果》雜志領域相關的科學家和學者的信息。
三、參考文獻
論文中的參考文獻作者通常是該領域的專家或學者,他們的研究興趣和領域與論文內容密切相關。因此,參考文獻作者可以作為審稿人的重要來源。
四、尋找雜志編委或學術會議主席
雜志編委和學術會議主席通常是該領域的權威專家,他們具有廣泛的學術聯系和豐富的審稿經驗。
五、認真填寫推薦理由
如果雜志要求作者推薦審稿人,作者應認真填寫推薦理由,說明審稿人的專業(yè)背景、研究領域與論文內容的契合度等。
《中國科技成果》雜志基本信息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國內刊號CN:11-4484/N,國際刊號ISSN:1009-5659
創(chuàng)刊時間:2000年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北京
出版語言:中文
審稿周期:1個月內
主要欄目: 本刊特稿、創(chuàng)新論壇、產業(yè)解析、創(chuàng)新之路、產業(yè)動態(tài)、研發(fā)聚焦、知識產權、投融資動向,這些欄目不僅為不同科技階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臺,也滿足了科技實踐者對各類科技問題的探討需求。
收錄情況: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等,這些數據表明了該雜志在科技領域的學術價值和傳播影響力。
期刊榮譽:中國優(yōu)秀期刊遴選數據庫等,在科技學術理論界有著良好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對推動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學者姓名 | 發(fā)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胡楊 | 25 | 創(chuàng)業(yè)投資;生物經濟;環(huán)保產業(yè);彌足珍貴;食品... |
武夷山 | 22 | 科學計量學;文獻計量學;科技期刊;知識經濟;... |
田利明 | 21 | 有機顏料;染料;染料工業(yè);染料行業(yè);有機顏料... |
張成 | 16 | 腹腔鏡;疝修補術;食管裂孔疝;胃食管反流?。?.. |
張海濤 | 15 | 二甲醚;催化劑;合成氣;甲醇;反應器 |
趙春江 | 13 | 冬小麥;小麥;變量施肥;遙感;精準農業(yè) |
李蓉 | 13 | 體育觀;體育;唐君毅先生;人文主義;科學發(fā)展... |
陳乃醒 | 12 | 中小企業(yè);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企業(yè);產權改革;產權制度... |
高也 | 12 | 地震;地震臺站;地震預警;臺站;IOT |
樂文 | 12 | 企業(yè)孵化器;科技企業(yè)孵化器;創(chuàng)業(yè)園;非營利性... |
機構名稱 | 發(fā)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中國科學院 | 329 | 能源;污染;生態(tài);納米;電池 |
清華大學 | 155 | 能源;建筑;污染;城市;電池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 | 121 | 油氣;勘探;油田;能源;地質 |
學研究院 | 107 | 選育;栽培;土壤;污染;生態(tài) |
浙江大學 | 101 | 污染;作物;燃煤;網絡;污染物 |
武漢大學 | 91 | 遙感;對地觀測;空間信息;衛(wèi)星;... |
交通運輸部 | 91 | 交通運輸;公路;路網;船舶;評價... |
北京大學 | 87 | 企業(yè);細胞;血管;分子;油氣 |
中國石油 | 74 | 勘探;油氣;能源;油田;天然氣 |
上海交通大學 | 73 | 能源;農業(yè);疾?。浑娋W;人工智能 |
涉及文獻 | 資助項目 |
603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 |
596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58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179 | 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項目 |
158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 |
142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
59 | 國家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 |
56 |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 |
42 |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 |
38 | 國家現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建設項目 |
涉及文獻 | 資助課題 |
9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9ZX07318-005-02) |
8 | 天津市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計劃項目(06YFSYSY02700) |
6 |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度中醫(yī)藥行業(yè)科研專項(201207002) |
5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3CJY048) |
5 |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13JGC071) |
4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2007AA12A210) |
4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2008AA12A209) |
4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2006CB202302) |
4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160552) |
4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175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