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_亚洲春色古典小说自拍_国产人妻aⅴ色偷_国产精品一区二555

健康管理論文8篇

時間:2023-03-15 15:02:0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fā)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健康管理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健康管理論文

篇1

關鍵詞:飲食養(yǎng)生合理營養(yǎng)膳食食物營養(yǎng)

人的生命必須通過飲食來維持,人的生命質量和精神心理與飲食營養(yǎng)有極大的關系,人的智力、體力、學習能力、運動能力、防病能力、康復能力、生殖能力、壽命、身高、體重也都與營養(yǎng)飲食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營養(yǎng)素攝入不平衡將引起很多疾病。所以合理營養(yǎng)和平衡膳食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一、什么是合理營養(yǎng)

合理營養(yǎng)即適合各種情況(年齡、性別、生理條件、勞動負荷、健康狀態(tài)等)的食物、營養(yǎng)素供給量和配比。合理營養(yǎng)可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促進健康和生長發(fā)育,提高機體的勞動能力、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于某些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缺乏合理營養(yǎng)將產生障礙以至發(fā)生營養(yǎng)缺乏病或營養(yǎng)過剩性疾病(肥胖癥和動脈粥樣硬化等)。根據(jù)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的研究,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素分為6類,即蛋白質、脂肪、糖類(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包括微量元素)、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對這些營養(yǎng)素不僅有量的需求,而且各營養(yǎng)素之間還應有合適的配比。

二、合理營養(yǎng)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營養(yǎng)就是生命體不斷地從外界攝取所需物質以維待生命活動的過程。對人來說,營養(yǎng)就是從外界攝取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身體需要的物質以維持生命活動的整個過程,這些維持身體正常生長發(fā)育新陳代謝所需的物質,叫做“營養(yǎng)素”。

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細胞構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器官構成人體系統(tǒng)。構成細胞的物質來源于我們所攝取的食物中的營養(yǎng)素,它們被身體利用,滋養(yǎng)我們體內的細胞。細胞健康無疑決定了人的健康。目前已知的人體所需的四十余種營養(yǎng)素,我們可將其細分為七大類:一是碳水化合物,其功能是維持身體細胞的活動,主要來源于五谷類;二是脂類,其功能是維持細胞結構和功能,主要來源于油脂類(食用油、脂肪、堅果類);三是蛋白質,其功能是維持身體細胞的活動,主要來源與于魚、肉、豆、蛋、奶等;四是維生素,其功能是調節(jié)生理機能,主要來源于蔬菜、水果;五是礦物質,其功能是建造和修補身體組織、調節(jié)生理機能,主要來源于蔬菜、水果;六是水,其功能是調節(jié)生理功能,主要來源是飲料、湯;七是膳食纖維,其功能是預防人體胃腸道疾病和維護胃腸道健康,來源于各種植物性食物。

合理營養(yǎng)要求三大營養(yǎng)素供熱占總熱能的百分比為蛋白質10%~15%、脂肪20%~30%,糖類(碳水化合物)60%~70%。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組織不可缺少的物質,也是構成各種酶、抗體及某些激素的主要成分。蛋白質可促進生長發(fā)育,維持毛細血管的正常滲透性,并供給熱能,缺乏時可致生長發(fā)育遲緩、體重減輕、容易疲勞、循環(huán)血容量減少、貧血、對傳染病抵抗力降低、創(chuàng)傷和骨折不易愈合、病后恢復遲緩,嚴重缺乏時可致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脂肪可供給熱能,構成組織脂肪及儲存脂肪,供給必需脂肪酸(亞油酸),脂肪還可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但脂肪攝入過多可致肥胖和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性脂肪中含飽和脂肪酸較多(魚類除外),植物油含多不飽和脂肪酸較多(棕櫚油、椰子油除外),飽和脂肪酸可使血清膽固醇量增高,多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血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減少血小板的粘附性。所以膳食中飽和脂肪酸與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S/P)以1∶1為宜,這樣既照顧到必需脂肪酸的供應,又可預防一些與脂肪營養(yǎng)有關的疾病(如冠心病、肥胖癥等)的發(fā)生。碳水化合物是熱能的食物來源,有節(jié)省蛋白質的作用,可保證正常量的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以維持大腦活動、肝臟解毒和肌肉活動。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可導致熱能不足,生長發(fā)育遲緩,易于疲勞,攝入過多可致肥胖。膳食纖維為人體健康所必需,為人體內物質代謝所必需,不能由人體合成,只能由食物供給。鈣、磷、鎂、鉀、鈉等無機鹽是組成機體的必要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人體組織中含量少于體重的0.01%的鐵、碘、銅、鋅、錳、鈦、鉬、硒、鉻、氟、鎳等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與酶、維生素、激素、核酸有密切關系。

有資料稱,營養(yǎng)過剩和生活方式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各種致命和慢性病如肥胖、高血壓、冠心病等,都是人自己吃出來的。膳食結構不合理以及洋垃圾食品的入侵是導致文明病的發(fā)生的最大的原因。營養(yǎng)科學告訴我們:“沒有一種食物能提供我們身體所需的全部營養(yǎng)物質”;“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膳食”。任何一種食物都可提供某些營養(yǎng)物質,關鍵在于調配多種具有不同特點的食物,組成合理的膳食。

各種食物都有不同的營養(yǎng)特點,必需合理搭配才能得到全面營養(yǎng)。我國傳統(tǒng)的飲食習慣是比較合理的,具有很大優(yōu)點;以谷類為主,蔬菜相輔,低糖,高纖維。但隨著經濟發(fā)展,生活條件的改善,很多人開始傾向于食用更多的動物性食物。當前心血管病、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的發(fā)生率高與這種膳食結構有很大的關系。

三、如何做到合理營養(yǎng)?

篇2

關鍵詞:綠色建筑

健康建筑并不是利用高新技術建成的建筑物,而是利用現(xiàn)有的對環(huán)境和健康有益的材料建成的,對于城市、郊區(qū)和的每家和每個單位都是可望且可以實現(xiàn)的,它向人們提供一個清潔而舒適的室內環(huán)境,而且與、社區(qū)和整個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健康建筑應當考慮:有效地使用能源和資源;提供優(yōu)良空氣質量、照明、聲學和美學特性的室內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筑廢料和家庭廢料;最佳地利用現(xiàn)有的市政基礎設施;盡可能采用有益于環(huán)境的材料;適應生活方式和需要的變化;經濟上可以承受。

健康建筑的設計應當包括五個方面:居住人的健康;能源效率;資源效率;環(huán)境責任;可承受性。

1-1人的健康

人的健康涉及室內空氣質量、水質量以及諸如光、噪音和電磁場輻射等背景因素。

1、室內空氣質量

設計健康建筑應遵守以下原則:減少污染物;排除污染物;用新鮮空氣稀釋室內空氣。

(1)減少污染物:一般建筑材料中潛在的對健康不利的污染物是很可觀的,包括來自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膠粘劑;家用清潔劑、織物、油墨等的有機揮發(fā)物(VOC);石油、霉菌、灰塵、花粉、頭皮屑、木材(松樹、雪松等的樹脂)及木制品。對這些污染物的常見反應是緊張疲勞、頭疼,對眼、耳、鼻、喉的刺激。選擇材料、建筑系統(tǒng)和機械系統(tǒng)應當盡量減少這些污染物。

(2)排除污染物:燒煤、燒氣和燒木的任何燃燒副產物,必須直接排除出室外。若有高氡氣值,應在事先排出。要做到在污染處排出污染物。

(3)稀釋室內空氣:排入室內的空氣應當盡可能地清潔,數(shù)量充足,并均勻地分布于房屋內。

(4)措施:擬采取的措施包括:加熱系統(tǒng)燃燒產物外溢最少,最好用低溫加熱系統(tǒng);采用陶瓷、硬木等硬裝修地面,面磚用水泥粘結;混凝土不用外加劑、減水劑和固化劑;建材無甲醛或VOC含量最少;墻和吊頂使用無毒或低毒性涂料;室外空氣質量好;輸入新鮮空氣,排出陳腐空氣;以空氣凈化系統(tǒng)除去空氣中的污染物;家具和陳設散發(fā)的化學污染物最少;建房期間盡量少產生灰塵和污染物等。

2、水質量

湖河表面水以及和噴泉等地下水受到和農業(yè)的污染,引起了人們對飲用水質量的關心。要盡量采用市政水,無市政供水時才進行除菌處理。除菌技術有氯化、碘化、蒸餾、陶瓷過濾器過濾、紫外線照射、臭氧清毒。

3、光、聲和輻射

(1)光:陽光對骨頭生長有利。患有季節(jié)癥的病人,陽光可減輕病狀。在陽光下工作可提高效率。采用高功能窗可獲得大量日光。最有效的日照對策是兩面設窗,且可減少眩光。較大的建筑物可采用光管或光井等新技術。

(2)噪音:城市的噪音有的高得足以引起煩噪乃至損失聽力。減少噪音的措施有:較厚的圍護結構;改進的細部設計和建造方法;漏點和穿透部位的密封;吸聲材料和礦棉、玻璃棉、纖維素的采用;發(fā)生振動的設備的合理配置等。

(3)輻射:交流電引起的極低頻的電場和磁場對人體健康有害。電場和磁場隨距離而迅速減弱,因而距離是電磁輻射的最佳防護手段,電視機的收看距離為1.22~1.52m,視頻顯示終端的收看距離為0.9m.床要離開電源進入房屋處的電源和電視機或視頻終端。

1-2能源效率

提高房屋能源效率的措施主要有:選擇合適的建筑材料;改善圍護結構;改進加熱、冷卻和氣候控制系統(tǒng);降低電燈和設備的能耗等。

1、材料中的能耗

房建材料的制造消耗大量的能,合理的選擇建筑材料可以大大節(jié)能。很多保溫材料在制造中能耗很大,但可降低采暖能耗,2.6年即可補償。

在建筑中愈來愈多地使用再加工的材料,市場上已有由廢紙和廢紙板制成的保溫材料和底襯;由廢塑料制成的管子和地毯;使用再生板料的干墻;使用廢木材的木制品;其它很多新產品正在開發(fā)之中。

此外,還要考慮維修、拆毀和置換能耗以及運輸能耗。

2、建筑物的設計

熱損失建筑物的設計熱損失通過以下措施可以大大減少;使建筑物的表面體積比最?。桓纳茻嶙?;減少自然空氣泄漏。

3、加熱、冷卻和通風用能

隨著圍護結構設計熱損失的降低,就有可能開發(fā)集加熱(空間和水)、冷卻和通風職能于一體的較小較緊湊新機械系統(tǒng)。加拿大在先進房屋中安裝的這種綜合機械系統(tǒng),具有儲熱、熱回收技術,年能費用減少50%以上。風扇的能耗很大,普通風扇的效率低到3%,在風扇中帶直流電機的風扇效率最高。

4、可再用能技術

隨著房屋能需求的降低,就有可能以再用能技術滿足空間和水加熱的需要,最近加拿大建成的一些健康房屋已能以太陽能100%地滿足加熱的需求。通過采用低輻射涂層、充氣窗和改進窗型等,窗戶現(xiàn)已變成了向房屋的供熱體。窗戶的熱阻值由0.3提高到1.4.主動的陽光加熱通常使用屋頂上安裝的太陽光收集器,向遠處的巖石或儲水槽供熱。儲熱機構然后提供熱,以加熱水或空氣。

5、電耗和高峰能耗

通過更新設計與先進設備相結合,房屋照明和設備所需能量可降低50%.所有設備(水箱、爐灶、洗衣機、烘箱等)都要考慮價格和電耗,歐洲和美國的一些設備已大大地提高了功率。電燈通常約占電能總用量的2/3(1000kWh/y)。通過下述措施,照明電耗很容易減到250kWh/y.(1)改善窗戶設計,盡量利用日光照明;(2)區(qū)分全房間照明和專項照明(如臺燈);(3)使用自動計時器和減光器;(4)使用熒光燈代替白熾燈,小型熒光燈比白熾燈少用能75%,壽命卻高10倍。

6、節(jié)能效果

健康房屋的節(jié)能效果是十分顯著的,例如加拿大先進房屋的設計熱損失僅為安大略省建筑法規(guī)的28%.

1-3資源效益

有效的房屋設計可減少對工地、林木、煤炭、石油或與水有關的原材料的需求,緩沖對環(huán)境的壓力。有效地建造可減少廢料。

1、材料

通過優(yōu)化建筑物尺寸和形狀,使用模數(shù)房屋方案和框架形式,可減少材料的需求。健康建筑不僅要考慮建筑中的資源使用,還要顧及開采、加工和產品處理階段上的資源使用情況。

2、建設廢料的再利用

實行集中切料、改善儲存方法、改進清點方法,可以減少廢料,優(yōu)化資源使用。工地廢料常??梢灾匦率褂没蛟偌庸?。加拿大正在實施建筑材料的再循環(huán)計劃,已開發(fā)出干墻、紙板、木材、塑料和瀝青的再循環(huán)設備。

3、水

經驗表明,居民用水量可削減30~50%,而對生活方式無。衛(wèi)生間占家庭用水量的75%,低沖水量馬桶每次沖水只需6L以下;低流量淋浴頭可減少流水速度50%(10L/min,一般是20L/min);低流量充氣器可減少水龍頭流量50%.草地要盡量避免栽種外來的渴水草,本地草、樹和灌木往往單靠降水就可活下去,地面和地下滴灌可節(jié)水50%,要大力提倡。地下槽和地下室中的房屋可大量存水,用于室內作沖水和洗滌之用。適當設計和管理的儲水系統(tǒng)的水,甚至可用作飲用水。

1-4環(huán)境責任

環(huán)境責任意味著優(yōu)化寶貴資源的利用,降低材料和產品的消耗。

1、散發(fā)物和燃燒副產物

減少對房屋加熱、冷卻和用電的需求,實為減少溫室效應氣體的首要步驟,并要減少顆粒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

此外,健康建筑要采用比較干凈的燃燒設備,歐洲現(xiàn)正在開發(fā)的住房燒木爐,二氧化碳散發(fā)量比普通工藝少90%.并少用或不用氯氟烴(CFC)。

2、廢水和污水

管道系統(tǒng)可設計得把灰水(浴室、水盆、洗手間排出的不含污物的水)和黑水(含污物的水)分開,灰水可收集起來二次使用。

3、現(xiàn)場規(guī)則

選址要比較有效地使用土地,產生理想的的小氣候,造成美觀的街景。定向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日光。景觀要最大限度地阻尼冬風,夏季要遮陽,種植需要水量少的樹種。

4、廢料的處置

健康建筑應減少建筑廢料,并有利于房主對廢料的管理。在建房過程中要盡量減少有危害材料的使用。加拿大全國已實行用戶廢料管理的再循環(huán)計劃,現(xiàn)已包括紙、玻璃和金屬。塑料、紙箱和廚房廢料的再循環(huán)計劃正在開發(fā)之中。

1-5可承受性

1、可購性

健康建筑的造價要盡可能降低,居住舒適愉快,用戶樂于接受。

2、建筑的可行性

建筑設計必須是可行的,使用的新技術將是可以接受的。新建筑的創(chuàng)新性設計、方法和產品,也要適用于建筑的翻修。

3、適應性

新建筑要能滿足幾代人的居住需求;要便于翻修、擴建,單戶和雙戶住宅互換;利用閣樓住人等。

篇3

1.1對象

選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日間病房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齡27~69歲。其中乳腺癌術后患者32例,肺癌術后患者21例,胰腺癌患者15例,胃癌術后患者19例,食道癌術后患者13例。根據(jù)健康教育方式不同分為為對照組48名和觀察組52名。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配對選擇相應的觀察組患者家屬52名,要求是患者的主要照顧者。與患者關系:配偶36名,子女7名,父母9名。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名,高中13名,大專及以上34名。所選家屬在視力、聽力、書寫及認知行為等方面無障礙,能進行良好的語言溝通;自愿接受健康教育。

1.2方法

1.2.1教育人員的選擇選取經過培訓的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工作5年以上、具有良好溝通能力的??谱o士3名,負責2組患者的健康教育與管理。

1.2.2院內健康教育2組患者教育內容相同。對照組以住院部健康教育宣傳冊為基礎,科室自行設計“腫瘤化療患者健康知識調查表”,調查表內容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患者的一般情況,另一部分是相關疾病的健康知識。在患者入院第1天將調查表發(fā)放給患者,說明每項內容,以打勾方式填寫。患者填寫完畢將此表放入個人護理病歷。根據(jù)調查表評估患者情況,根據(jù)患者需要給予講解和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行家屬同步教育模式。初步評估。了解患者家屬與患者的關系及對患者的關心程度,了解患者對社會支持的需求程度。通過健康知識調查評估患者對化療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了解患者家屬對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疏導。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家屬講解心理和情緒對疾病的影響,指導患者家屬如何應對壓力,減少焦慮情緒,鼓勵患者家屬多關心患者,給患者以情感支持,為患者提供疾病的治療及生活上的照顧,以減輕患者的副反應,提高療效,使其以樂觀、平和的心態(tài)順利完成化療。講解相關疾病知識進行家庭護理健康指導。根據(jù)調查表評估患者家屬對化療相關知識的了解及需求,耐心講解化療藥物常見毒副反應的預防和應對方法、化療期間的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家屬幫助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指導患者家屬在生活和飲食上對患者照顧。指導患者家屬盡量滿足患者的口味,做到飯菜多樣化。囑患者禁食刺激及辛辣食物。鼓勵患者多吃水果和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多飲水,少食多餐。正確的家庭護理,可降低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對患者的身心損害。具體教育方法如下?;颊呷朐寒斕欤蛋嘧o士在電腦上登記患者相關信息,建立患者病歷。由責任護士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護理,與患者家屬一對一雙向溝通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講解相關健康知識,指導相關健康技能,提供化療相關知識等。每天利用早、午間查房的機會對前一天進行健康教育的內容及時評價,再根據(jù)患者及其家屬需要進行評估、教育。每天進行健康教育后,讓患者和其家屬在調查表上分別簽字。組織患者參加醫(yī)院癌友協(xié)會舉辦的病友座談會,讓病友之間互相交流經驗。為治療間歇期的患者實施延續(xù)護理,通過電話隨訪,為患者在自我護理中出現(xiàn)的便秘、嘔吐等問題及時提供咨詢服務、心理疏導等。告知患者和其家屬日間病房電話號碼以及主管醫(yī)生、責任護士手機號碼。所有聯(lián)系電話保持24h暢通以應對患者院外緊急情況。建立急診、轉科綠色通道,保證日間化療患者出現(xiàn)嚴重化療毒副反應后,能急診處理和及時轉入原治療病區(qū)治療等。

1.2.3出院后隨訪2組患者出院時均建立隨訪資料卡及檔案。隨訪方式為電話或短信隨訪。電話隨訪時間采用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醫(yī)院護理人員對出院患者每周進行1次電話咨詢指導。有健康問題的患者可隨時進行電話咨詢。隨訪內容:了解患者化療后的反應,針對患者病情進行用藥、飲食、活動、休息、鍛煉、定期復診等多方面的指導;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對情緒緊張的患者給予心理疏導;同時對觀察組家屬進行隨訪,鼓勵患者家屬繼續(xù)按要求做好患者的支持與幫助工作,跟蹤了解和反饋患者情況。

1.3評價方法

對2組分別干預6個月后,采用歐洲癌癥研究機構與治療組織針對腫瘤患者制定的生活質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進行生存質量測評。此量表包括1個整體生活質量量表和5個功能量表,即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所有項目評分0~100分。調查時,先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調查的目的及填表方法,然后根據(jù)患者的情況讓其獨立完成填寫,當場收回問卷。對患者有疑問的地方,調查人員予以解釋與指導。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將2組所得分數(shù)用均數(shù)±標準差(珚x±s)表示,采用t檢驗。

2討論

篇4

1.1調查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由經過培訓并考核合格的調查員對調查對象進行詢問并統(tǒng)一填寫問卷。調查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姓名、性別及年齡等一般人口學特征;健康檔案建立情況、免費體檢情況及健康咨詢指導情況等。

1.2統(tǒng)計分析用

Epidata3.1建立數(shù)據(jù)庫,對數(shù)據(jù)進行雙錄入并進行一致性檢驗,應用SPSS18.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定性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檢驗水準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情況共發(fā)出問卷400份,有效回收393份,有效回收率為98.3%。男性201人,占51.1%,平均年齡為(73.5±6.1)歲;女性192人,占48.9%,平均年齡為(75.0±6.7)歲。調查對象的年齡、職業(yè)及文化程度構成見表1。

2.2健康檔案建立情況在393名被調查者中,74.6%表示已經建檔,考核排名為好、中和差的建檔率分別為93.5%、75.9%和54.1%(χ2=55.107,P=0.000)。不同年齡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別以及不同職業(yè)人群的建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免費體檢情況70.2%的調查對象每年會進行一次免費體檢,不同考核排名間以及不同年齡組間體檢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別以及不同職業(yè)間免費體檢開展情況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健康指導提供情況調查對象中接受過健康指導者僅占45.3%,考核排名為好、中和差的地區(qū)分別有62.3%、38.8%和33.8%的人表示得到醫(yī)生的健康指導(χ2=25.515,P=0.000),隨著年齡的升高得到健康指導者所占比例逐漸下降(χ2=15.328,P=0.004)。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別以及不同職業(yè)間健康指導提供情況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徐州市農村地區(qū)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檔案建檔率為74.6%,高于李星明[3]等對北京市農村地區(qū)老年人調查得出的35.0%的建檔率??己伺琶麨楹玫牡貐^(qū)建檔率為93.5%,而差的地區(qū)僅為54.1%,隨著考核排名的降低,建檔率迅速下降。提示徐州市農村地區(qū)老年人的建檔工作開展的很不均衡,這就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對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工作開展較差地區(qū)的技術指導和督導,同時加強對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村居民對該項工作的了解,促使居民主動建檔。國家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規(guī)范(2011年版)[4]中要求每年為轄區(qū)65歲及以上常住居民提供一次免費體檢。調查顯示,70.2%的調查對象每年都會進行一次免費體檢,低于何莎莎等[5]調查得出的全國農村老年人77.7%的健康體檢率。體檢率的偏低,一方面可能是衛(wèi)生院工作人員不足,資金補助不到位;另一方面可能是少數(shù)醫(yī)務人員特別是基層負責人認為老年人體檢利潤低,忽略了該項目的公益性質,積極性不高。徐州市農村地區(qū)免費體檢情況隨著考核排名的下降而降低;隨著年齡的升高,體檢人群的比例逐漸降低,這可能是因為農村老年人“有病才治”的思想根深蒂固,缺乏維護自身健康的積極性,主動保健意識不高,年齡越大者表現(xiàn)得越明顯。針對此種情況,在今后的工作中,應提高基層醫(yī)務人員對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公益性質的認識,不能以盈利多少來衡量,逐步增加醫(yī)務人員的數(shù)量;同時要采取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來轉變老年人的思想認識,不斷提高老年人健康體檢的參與程度。

對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服務還包括對老年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調查結果顯示,45.3%的調查對象表示醫(yī)生在反饋體檢結果時會對其進行健康指導,即使考核排名為好的地區(qū)也僅有62.3%的調查對象得到健康指導。這可能是因為鄉(xiāng)村醫(yī)生相對缺乏,工作量大,疲于應付;同時,鄉(xiāng)村醫(yī)生業(yè)務水平有限,對老年醫(yī)學的專業(yè)知識較為缺乏,從而導致對老年人提供的針對性健康指導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健康指導提供情況隨著年齡的增大而逐漸減少,可能與低齡老年人對自己的健康相對更加關注,在得到體檢結果時會主動詢問醫(yī)生有關。

篇5

【關鍵詞】教師問題行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個層面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對心理發(fā)育尚未成熟、社會閱歷不夠豐富的學生來說,沖擊是巨大的。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激烈競爭,學生不僅要掌握現(xiàn)代科學技術,具有較全面的能力,而且還要具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成為祖國跨世紀的一代,擔負起建設國家的重任,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因此,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還要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始終是一種動態(tài)的過程,不是簡單機械地知識傳遞與接受,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因教師的能力、風格、學生的自身狀況、教學的手段、內容等因素隨時間的推移而發(fā)生變化。理想的教學效果以理性的教學原則、內容、教學方法、策略為基礎,同時,必須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并采取適當措施。因此,研究教師的問題行為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教師問題行為的研究

現(xiàn)實中的教師行為并不是都能促進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提高和人格的發(fā)展的。隨著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深入分析,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教師有關。教師的問題行為,會對學生心理的正常發(fā)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容易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抵觸或厭惡情緒,導致師生關系的緊張與惡化,從而使教師威信下降,嚴重地削弱了教學效果,并直接影響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1.教師問題行為的含義及其類型

教師問題行為是指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違反教師職業(yè)道德或有違教育、教學規(guī)律影響學生、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嚴重傷害的教師的不正確的認識、情感及相應的行為。教師的問題行為有多種具體表現(xiàn)形式,主要體現(xiàn)在人際關系和教育教學過程中,其中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行為是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行為,因此,對學生的影響更大,國內學者關注的主要也是這一方面的問題行為。

2.高校教師主要存在的問題行為

高校教師在職業(yè)適應和職業(yè)的情緒較低。這主要表現(xiàn)在對教學質量、晉職考核、學歷進修、崗位聘任等問題的擔憂,從而將負面情緒帶進課堂,影響教學。產生問題的原因是有的學校領導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并將此作為考核教師教學質量的唯一指標,使教師普遍感到壓力很大;有的是因為學校機構改革,實行全員聘任制帶來的巨大的職業(yè)壓力;有的是日常生活瑣事帶來的壓力。同時,教師缺乏較強的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不能很好地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也是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

3.教師問題行為的成因

教師問題行為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工作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那么,問題行為是怎樣形成的?筆者認為,以下幾方面影響了教師的問題行為:①教育觀念和教育態(tài)度問題;教育目的觀模糊不清;學生觀不正確;法制觀淡漠。②角色意識的淡化。③職業(yè)道德的缺少和人格的衰微。④教師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問題。⑤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⑥教師待遇及個人、家庭原因。⑦學校管理問題。

三、教師問題行為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教師教育評價的問題行為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的不成熟性和認識水平的局限,以及自我概念失衡性,使他們表現(xiàn)出對來自教師的評價較為敏感,這就更使他們對教師的影響有著很強的易感性。教師對每個學生所持的態(tài)度、所做的評價和所采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都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和認識,最終影響學生正確自我認識的形成。

具體地講,教師對某位學生的態(tài)度和評價,一方面可能直接影響該生的自我定位,另一方面可能影響其同伴對該生的態(tài)度與評價,從而觸動該生在其同伴中的地位及其社會地位知覺。同時,大學生在自我認識上的不成熟,致使其需要他人對自己從各方面予以評價,在社會比較中獲得自認較為合理與準確的定位,而教師是他所接觸的較為可信、有一定“權威性”的角色,因而,教師對其人格、能力、學習成敗等諸方面的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

2.教師的自我情緒問題行為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是否具有良好的情緒以及能否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是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學?!败浖敝械脑S多要素都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產生積極或消極的情緒反應。

教師的自我情緒管理水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自我情緒管理能力較強的教師,能夠有意識地營造一種和諧、溫馨的氛圍,使身處其中的學生感到輕松愉快,形成滿意、樂觀、開朗的良好情緒狀態(tài),促使其心理健康發(fā)展;相反則可能使學生產生壓抑、憂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反應,嚴重地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作為學生的“人格榜樣”,教師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緒,盡可能少地使學生被動地陷人消極情緒氛圍,并幫助學生營造健康的情緒生活,使得積極向上的情緒成為其生活的主導情緒,促使其心理、行為得以良性發(fā)展。

四、應對教師問題行為的措施

1.健全學校管理制度,建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教師出現(xiàn)的問題行為在某種程度上與學校的管理有關,因此,必須健全學校的管理制度,明確教師的崗位職責與行為規(guī)范,使教師的工作有章可循。據(jù)調查顯示,很多問題行為與應試教育條件下的質量評價體系有關,學校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切實轉變觀念,制定正確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2.學習教育科學的理論與方法,努力提高教師個人素質

目前,有一些教師缺乏現(xiàn)代教育科學、心理科學方面的理論素養(yǎng)及相關知識,缺乏教育工作的科學觀。師范院校要加強教育學、心理學課程的建設,使師范生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前就具有較為充分、扎實的教育科學理論與方法的知識基礎。同時也要加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在職培訓力度,尤其是一些新的和經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理論與方法,如行為科學、心理咨詢與教育、各科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育思想等等,幫助教師更新教育思想及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技術手段,能夠依據(jù)變化的情況,不斷尋求適合教育對象的教育方案、方法和手段,敢于借鑒,勇于開拓,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更科學、更完善。

3.努力提高教師心理調適能力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作為教師,必須有較強的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消極的心境,容易使人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感是教育教學中的劑,它不僅影響知識的傳授,而且影響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要努力掌握調整自己情緒的方法,避免把不良的情緒帶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去。

篇6

1.1臨床資料:選取自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間244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22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44例,年齡范圍在25歲~70歲之間,平均年齡(39.8±10.6)歲;患者骨折部位分別為:62例為上肢骨折,60例為下肢骨折;住院時間范圍在7天~25天之間,平均住院時間(12.8±5.7)天;觀察組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47例,年齡范圍在21歲~72歲之間,平均年齡(38.7±10.4)歲;患者骨折部位分別為:58例為上肢骨折,64例為下肢骨折;住院時間范圍在8天~26天之間,平均住院時間(13.3±5.9)天;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較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其主要內容有:一方面,患者入院后即將院方規(guī)章制度、護理收費情況、抽血檢查的注意事項、醫(yī)德醫(yī)風承諾書以及病房環(huán)境、檢查時間等告知患者,同時將以上內容的常規(guī)健康教育便簽發(fā)放給患者,讓患者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減少因陌生環(huán)境產生的恐懼、緊張心理。另一方面,住院過程中醫(yī)患者治療為安排依據(jù),責任護士可通過口述的形式將住院期間的飲食、手術前后的配合、支具固定的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對于功能鍛煉方法可進行動作示范;第三方面,出院指導,出院當天可將指導便簽發(fā)給患者。護理人員需對患者所掌握的鍛煉方法進行了解,以評估情況為依據(jù)進行指導。護士長及質控員每周實施一次效果評價。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由主管護士進行護理,當主管護士上夜班或休息時,由代管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掌握患者的訓練方法,再以評估情況為依據(jù)對患者進行訓練指導。

這時在主管護士上班時可向代管責任護士詢問患者情況,從而進行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功能訓練指導。每周由護士長及質量控制員對其進行效果評價。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施加健康教育管理單,責任護士每天都要和患者交流,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并將評估情況、護理重點、功能鍛煉要求等落實到紙面上,自制成健康教育管理單,其主要內容有[2]:患者姓名、住院號、住院日期、聯(lián)系電話等基本信息;患者皮膚情況、診斷既往病史、陽性指標等;入院須知、手術前后注意事項、飲食指導、功能鍛煉要求及護理要點等;護士長每周一次評價;出院日期、復查時間以及隨訪時間等。

1.3統(tǒng)計學方法:文中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骨折患者治愈后出院。在此期間對其健康教育效果進行分析對比,得出結果為:觀察組的健康教育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性(P<0.05)。

3討論

相關主管人員在看到健康教育管理單后能夠對患者的健康教育進展情況了如指掌,并由此為依據(jù)制定護理計劃,對患者的護理療效做出切實的評估。同時,質量控制主管可以周圍單位對患者護理康復的效果進行評價,在以評估結果對教育不足的地方加以補充,防止患者在康復過程中出現(xiàn)失誤。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shù)的骨折患者都希望在出院后得到具體的康復訓練指導。這時護理人員將健康教育管理單作為回訪依據(jù),同時制定后期康復計劃,避免了患者在家中出現(xiàn)問題后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如此一來,健康教育就會融入到入院、出院、康復,形成有機的整體,確保了康復工作的全面性及持續(xù)性。

健康管理單的應用,不僅避免了護理工作的遺漏點,也是具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骨折患者在出院后需要進行康復鍛煉,責任護士就可利用健康教育管理單上的對應信息進行回訪,再以患者的病情為依據(jù)進行功能鍛煉指導,該指導主要以居家鍛煉為主,如果患者存在問題,護理人員也可依據(jù)健康教育管理單進行指導回復[3]。

在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的同時,有效的提高了患者滿意度。責任護士需將患者病情評估情況真實的記錄在管理單上,以評估結果為依據(jù)對患者實施指導,這些工作的開展都需要醫(yī)患之間良好的溝通。傳統(tǒng)方法中,責任護士需將鍛煉內容及方法告知夜班代管護士,再由代班護士對患者進行指導,大量的重復工作,既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又使得工作更加繁瑣雜亂;而本文中責任護士只需負責8個左右患者,囊括護理、教育、觀察病情等,在責任護士夜班或休息時只需一個護士代為負責即可。

此外,很多剛入行的年輕護士由于剛入行,缺乏經驗、技巧和相關知識,因此在實際的工作中容易出現(xiàn)失誤,遺漏了患者病情或造成工作上的失誤。資歷較淺的護士在工作中就要仔細閱讀健康教育管理單,對患者日常行為、飲食、訓練情況及皮膚等進行觀察,嚴格按照管理單的內容操作,從而實現(xiàn)全面無誤的指導患者。部分調查顯示,當骨折患者常與護理人員交談、溝通,會明顯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當患者與護理人員交談很少時,就會降低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因此,采取健康教育管理單,護士每天都要與患者進行溝通,增加了兩者的溝通時間,也將兩者之間的關系拉的更近、更緊密。本文研究顯示,采取健康教育管理單護理的觀察者患者在護理滿意度方面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篇7

1家禽的健康標準

作為一名合格的養(yǎng)殖場管理者,必須要了解本公司/本場所飼養(yǎng)的家禽的健康狀況,也只有了解了家禽的健康狀況,才能為下一步的生產經營做出正確的決策。設立家禽的健康標準需要關注四方面內容:家禽外觀評價標準、家禽的運動指標、家禽的生產指標和實驗室檢測指標。前三項健康標準來源于養(yǎng)殖現(xiàn)場的觀察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可以比較直觀的反應家禽的健康狀況。健康的家禽外觀標準,包含了家禽精神狀態(tài)、體型、眼睛、鼻冠喙、羽毛、翅、等內容;家禽的運動指標包含了家禽的動作姿勢、呼吸、吃料、喝水等內容;家禽的生產指標包含了死淘率、產蛋率、受精率、周增重等內容。不健康的家禽會在這些評價指標區(qū)別于健康的家禽,這種差別就會第一時間給養(yǎng)殖場管理者足夠的信息,幫助其了解家禽所處的健康狀態(tài)。

2家禽的健康評估體系

建立了健康標準,就可以根據(jù)健康標準設立一套可行的健康評估體系,利用評估體系作為工具,對飼養(yǎng)的家禽進行定期的健康評估。根據(jù)評估結果,可把家禽分為健康、亞健康和發(fā)病三種狀態(tài),不同的狀態(tài)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家禽健康評估需要注意三點:定期評估、全面評估和及時記錄分析。家禽在不同的周齡、不同的季節(jié)和不同的時間段都有特定的表現(xiàn),健康評估體系要和這些特定表現(xiàn)相對應,評估結果才會更加有針對性和指導意義,例如對呼吸道的評估就要夜晚熄燈后進行。3家禽健康檢測體系健康的家禽,有其外在的健康標準,同時也有一些內在的健康標準。這些內在的健康標準,就需要我們借助化驗室檢測體系進行評估,主要包含免疫抗體水平的高低、區(qū)域內流行毒株抗體水平高低、家禽的帶菌或者帶毒情況、免疫抑制病等幾個方面評估,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對腸道微生物檢測、分離菌株耐藥性檢測、臟器的病理學變化等進行檢測分析,更加系統(tǒng)的、全面的了解家禽的健康狀況。

3健康管理方案

篇8

對于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及血清總膽固醇水平超過3.5mmol/L患者應用他汀類藥物降血脂。阿托伐他汀20~40mg/d口服。文獻報道,阿托伐他汀不僅降脂效果肯定,且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及頸動脈血流動力參數(shù),穩(wěn)定和縮小粥樣硬化斑塊。單純的血管內介入治療相當于給淤泥阻塞的河道清除了淤泥,但疏通河道只能解燃眉之急,我們并沒有消除引起腦動脈狹窄的各種危險因素,若患者“三高”等危險因素仍然存在,就會繼續(xù)對血管內壁造成損傷,因此術后健康教育尤為重要,由護士長負責項目管理,護理小組長負責課題具體運作,選拔臨床優(yōu)秀護士,經過專門培訓后擔任健康教育專職護士。

2教育內容

2.1合理膳食

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達到低危險因素的狀態(tài),宜清淡飲食,多食富含纖維素及維生素的食品,烹調用油限量使用,避免食入肥肉、蛋黃、豬油等含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高的食品,控制每日膳食中的脂肪總量在50g以下,適當增加新鮮蔬菜及大豆制品等。養(yǎng)成每日排便的習慣,保持大便通暢。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應限制食鹽的攝入,每日小于4g,糖尿病的患者注重強調飲食、運動、藥物治療和自我監(jiān)測,缺一不可。任何一項掌握不好,都不能很好控制血糖。要堅決戒煙飲酒適度。飲用少量紅葡萄酒有軟化血管的作用。已有高血壓傾向、肥胖或有高血壓遺傳史的患者要堅決戒酒。

2.2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勞逸結合,并做好家屬工作,讓其多關心體貼患者,幫助和督促患者改變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提供情感支持。將標準體重的計算公式(身高-105)告知患者,大于標準體重的20%即為肥胖。明確指出正確的體質量降低速度為每周體質量下降0.5~1kg,以此作為有效地減少攝入過多的參照標準。指導患者對健身運動重視,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逐步做到持之以恒。

2.3注意事項

患者采取藥物或非藥物措施,干預主要危險因素包括: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采用口頭、書面或幻燈形式告知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應控制原發(fā)疾病,講解堅持長期服藥的重要性,不可自行隨意更改,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幫助建立健康行為。組織講座,開展病友間的相互交流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勵。開展電話咨詢,督促患者按方案用藥,定期復查相關指標。對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缺乏自我獲取知識能力的患者,在開展健康教育時,為其提供更多的知識和信息,給予更多的關注。但一些患者由于經濟或自身依從性差等原因于院外未堅持應用,通過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知曉率、服藥率、控制率,治療依從性提高。

2.4告知事項

講解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院后繼續(xù)口服氯吡格雷75mg/d共3月,3個月后改為阿司匹林300mg/d,6個月后改為阿司匹林100mg/d終生口服。用藥期間注意有無出血傾向,加強防護,防止外傷。

3結果

本組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108例患者6個月之內均未發(fā)生術后再狹窄,觀察期內支架內再狹窄患者2例。1例未遵醫(yī)囑規(guī)律應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1例術前血管狹窄率大于70%。

4結束語

推薦期刊
  • 健康
    刊號:11-2185/R
    級別:省級期刊
  • 特別健康
    刊號:42-1852/R
    級別:省級期刊
  • 健康研究
    刊號:33-1359/R
    級別:省級期刊
  • 大健康
    刊號:12-1452/R
    級別:省級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