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_亚洲春色古典小说自拍_国产人妻aⅴ色偷_国产精品一区二555

詩歌的起源8篇

時間:2023-05-17 09:56:4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fā)表網(wǎng)為您精選了8篇詩歌的起源,愿這些內(nèi)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詩歌的起源

篇1

有一年,他到希臘參加學術會議,發(fā)現(xiàn)兩千年前的希臘人在社會學領域就發(fā)現(xiàn)了這一現(xiàn)象。他們用圓代表城郭,用幾個相交的圓來表示城郭間的融合和獨立。在他們的理念中,城郭間既不能隔絕,也不能絕對地融合。只有處于既融合又獨立的狀態(tài)時,城郭才是最有生機的,希臘半島才是最安定的,因此他們把交叉的圓作為圖騰刻在神廟上進行祭拜。

交叉的圓真具有神性嗎?這位動物學家發(fā)現(xiàn),這種圖形確實具有神性。他發(fā)現(xiàn)群體動物的活動圈一旦處于交叉狀態(tài),它們的繁衍能力最強,它們之間的廝殺最少。因為相交部分為它們提供了雜交的可能性,不相交部分又使它們保存了自己的個性和特色。如果活動圈重合或相離,則絕對不會有這種情況,要么因重合而不斷廝殺,要么因相離而種族退化。

后來他把圓的交叉理論公布于世,立即在生物學和社會學界引起震動。有人認為他為解決國際邊界爭端提供了依據(jù),但是更多的人認為,交叉圓理論,向世人暗示了一種夫妻相處的藝術。

篇2

蔣捷字勝欲,陽羨人。南宋度宗咸淳十年進士,后入深山隱居不仕,有《竹山詞》。早期的蔣詞詞工句麗,善摹自然風物別有情致。劉熙載說他“洗煉縝密,語多創(chuàng)獲?!比纭兑患裘贰分械摹凹t了櫻桃,綠了芭蕉?!敝两褡x來仍覺閑適從客,而無半點雜色,可稱他早期的范本。蔣捷的這些詞頗似北宋的晏殊,往往都從自然景物中著眼入手而寫人世蒼涼,無論草木山川,風雨雪月都是他移情寄意的所在,大體上講,他是一位不喜雕琢而尚自然本色的一位詞手。宋亡后,蔣捷的詞風大變,盡管沒有移情別物,但詞的內(nèi)涵大大加深了,一種沉痛的恨愛始終沉于卷底、浮于筆端,使人讀了既感蒼然、也欲潸然?!队菝廊恕肥窃垢璧那?,李后主曾有“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千古絕唱,堪說寫盡了亡國的愁山恨海。而蔣捷的《虞美人》則更增添的是個人的憂怨,憂怨痛楚中看出“國破山河在”的憤懣來。先讓我們看看詞: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p>

蔣捷的這首詞與他前期的作品比較,從風格上講凝重厚實的詞風加劇了。詞工句麗的精致小品被代之以深沉含蓄的短章。做此詞時,蔣捷已是垂暮之人,縱想少年,中年的歲月,感嘆身世的浮沉,他自然要說好些個不暢。即使是個沒什么涉閱的人,垂暮思春、多得也是悵然與愁思,何況蔣捷。而今身處空寂的古寺禪房,聽晨鐘暮鼓,鳥鳴蟲唱,更便是欲靜而不能。一夜的秋風凄雨自然觸發(fā)了情思,一下子想起了少年、壯年。那也是在雨天夜里,可心境卻又那么的不同。燈紅酒綠的歌樓沉湎都化作燈花一夢而杳無蹤跡,只有當年俠氣還隱隱在胸中欲出,但“鬢已星星也”又能何為呢?蔣捷的壯年也和辛棄疾一樣懷“聞雞起舞”的壯志,但南宋的暗弱使得他成了一個有怨的歌者而一無建樹?!皵嘌憬形黠L”正是他壯年處境的寫照,茫茫江天空闊間,一支孤雁在伸頸哀鳴,這不正是南宋危局的江天空闊間絕望無援、身單影支的蔣捷嗎?他什么也不能說,惟然對天長嘆。劍已蒙塵,心已灰封,故國不堪回首,一股怨氣從卷中噴出。眼前的古寺青燈,身后的煙云舊事,廊前的淅淅瀝瀝滴雨都已做了不眠之根,攪擾著他。只有歸去而已,家園已喪,心在淌血,和著那雨滴流淌而卻不知怎寄他方,一任風雨飄搖,而甘愿做那水草逐波,遺恨與悵然綿綿無絕,一個永遠都在內(nèi)心哭泣的亡國弱民。

篇3

第一方面:打嗝俗稱“噯氣”,成因很多。胃腸道積氣、積液過多,通過胃腸道的蠕動,便可引起打嗝。打嗝是無害的,就是讓人感覺到不舒服而已。

第二方面:如果排除胃、食道的器質(zhì)性改變,常打嗝則很有可能是得了吞氣癥,這種病癥屬于功能消化不良。長期打嗝不止的話,可以選擇去醫(yī)院看看自己的病情。

第三方面:打嗝是因為分隔胸腔和腹腔的橫隔膜或呼吸輔助肌肉受到刺激產(chǎn)生痙攣所發(fā)生的一種反射運動。吃飯的時候不要暴飲暴食,一般過一會都是能夠解決掉。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4

龍鳳呈祥,孿生兄弟與孿生姐妹結成雙星演唱組合

這對雙胞胎兄弟,哥哥李端倪,小名和藝名叫阿健,弟弟李康倪,小名和藝名叫阿康。其中哥哥娶了雙胞胎姐妹中的姐姐林三湘,弟弟娶了妹妹林四湘,如今,他們共同生活在北京。

李端倪、李康倪孿生兄弟1979年出生在湖北省京山縣一戶小康之家,小哥倆對音樂情有獨鐘,讀書時就成為校園的明星,后來他們報考了武漢音樂學院,專攻作詞、作曲和樂器演奏。1996年,一家歌舞團招演員,兄弟倆即興表演了一段小品和一首自己創(chuàng)作的歌曲,很快被錄取了,后來成為歌舞團的臺柱子。

孿生姐妹林三湘、林四湘1980年3月11日出生在湖南會同縣金子巖鄉(xiāng),侗族人。三湘、四湘從小就天生麗質(zhì)、活潑可愛,對音樂和表演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會同縣文化局局長看了她們的表演后覺得她們極具發(fā)展前途,當即推薦她倆去縣里的一個聲樂培訓班學習。兩年后,三湘、四湘被老師推薦到江蘇一家歌舞團。兩姐妹憑著甜美的歌喉和扎實的功底,成為團里的主角。

1998年,阿健、阿康兄弟倆隨團到杭州演出,這時另一個歌舞團的一對雙胞胎姐妹也在杭州演出,反響很好,阿健阿康所在的歌舞團團長就授意兄弟倆去把那對雙胞胎姐妹挖過來。

當兄弟倆趕到紹興劇院時,姐妹倆正在舞臺上演出,他們坐在觀眾席上認真觀看。他們被姐妹倆的表演深深吸引住了:姐妹倆身材嬌小,嫵媚動人,一頭秀發(fā)在勁歌勁舞中飄灑自如,丹唇微啟,那兩對小酒窩簡直令人心醉。哥哥對個頭高一點的女孩有好感,心想她可能是姐姐。弟弟則對個矮一點的女孩有了愛心,估計她是妹妹。

第二天下午,林三湘、林四湘姐妹倆正在浙江紹興劇院作演出前的準備,門口一個保安跑來問:“這里有一對叫三湘、四湘的雙胞胎演員嗎?外面有一對雙胞胎找你們?!苯忝脗z奇怪道:“誰找我們啊?”到門口一看,見這雙胞胎兄弟比她們這雙胞胎姐妹還相像。看著眼前的姐妹倆,兩兄弟說:“我們也喜歡唱歌、也會玩樂器,想找個團參加演出?!苯忝脗z隨即帶兄弟倆去見團長。談了一會后,團長建議:“你們四人一起演個節(jié)目看看吧?”團長問兄弟倆會唱什么歌?兄弟倆說《愛情鳥》。旁邊姐妹倆心里一驚:《愛情鳥》?跟我們以前唱的一樣啊。團長說:“好,你們四個一起上。”

沒想到,那天一對雙胞胎兄弟和一對雙胞胎姐妹的演出效果出奇地好,一曲末了,掌聲如潮。演出后,三湘、四湘說:“其實我們有很大的理想,總希望有一天能自己唱出去。”兩兄弟一聽,一下激動起來:“你們有這種想法?我們也有啊!我們奮斗到今天,心里也一直是這么想的?!蓖请p胞胎的兩兄弟和兩姐妹都互道各自的追求和理想,短短一個小時內(nèi),四個人一拍即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雙方離開各自的歌舞團,四人一起組建一個以兩對雙胞胎為賣點的歌舞組合。

經(jīng)朋友的引薦,兩對雙胞胎以“龍鳳四雙星演唱組合”的形式,開始在全國各地巡回演出。在四人中。李端倪是大哥,在外闖蕩的時間最長,自然成了演唱組的“頭頭”。在排練演出的過程中,李端倪和林四湘、李康倪和林三湘不約而同地結成對子,互相幫助,唱歌跳舞,切磋演技,配合得極為默契。兄弟倆早就對姐妹倆情有獨鐘,常借演出之機頻頻發(fā)動攻勢。不久,愛情的種子在他們心中悄悄地生根開花了。

每到一個地方演出,李端倪就和四湘爭著洗衣服,整理道具,做出一個大哥哥的樣子來,處處關愛她。他知道四湘不愛吃甜食,演出到深夜就滿街尋找別的食物。有一年冬天,他們演出完后已是三更半夜,李端倪硬是頭頂著大風雪,找遍城里的大街小巷,才買到了四湘愛吃的鹵雞腿。他的細心呵護也贏得了四湘的芳心。

李康倪在唱歌跳舞之余愛好詩歌和畫畫。為了表達愛慕之情,他認真地畫了一幅三湘的肖像,還配上了一首愛情詩,常常睹畫思人。誰知,那幅詩配畫被別人無意中撕掉了。他誤以為是三湘拒絕了他的愛情,便躲在寢室里灰心喪氣,幾天茶飯不思不理三湘。善解人意的三湘知道后,默默地買來筆記本,把康倪創(chuàng)作的愛情詩全部抄好了送給他。李康倪手捧著筆記本,心里一陣狂喜,渴望的愛神終于降臨了。

雙胞胎相愛的消息傳到了湖南老家,姐妹倆的母親不是高興而是焦慮:三湘是姐姐卻愛上了弟弟,四湘是妹妹竟愛上了哥哥,這不符合本地農(nóng)村的習俗啊!三湘、四湘的母親聽說后,非要親自看看未來的女婿怎么樣。到了北京,李端倪兄弟倆晚上演出,白天就給未來的岳母端茶遞水,問寒問暖,還陪她逛大街,游公園,最后,老媽媽感到滿意了,卻提出一個條件:要兄弟姐妹調(diào)換過來,哥哥李端倪娶三湘,李康倪娶妹妹四湘。聽了媽媽的話,他們都孝順地默默點頭。也許是雙胞胎真的有心靈感應,他們的關系本來就親密無間,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調(diào)整,不久就適應了。

喜結良緣,全國婦聯(lián)主席親自為雙龍雙鳳證婚

隨著“雙子組合”事業(yè)的發(fā)展,雙胞胎兄弟和雙胞胎姐妹的感情愈來愈深。一天,李端倪在翻閱《中國青年報》時,看到了全國婦聯(lián)將在2000年元旦舉辦有2000對新人參加的“世紀緣大型集體婚禮”的啟事。他當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弟弟和林三湘姐妹倆,兩對相戀3年而無暇舉行婚禮的有情人,感到由全國婦聯(lián)為他們證婚太幸福了。

2000年1月1日,他們四人和其他來自全國各地參加這一盛大婚禮的夫婦一起,在200名警察的護送下,從人山人海中穿過。他們還榮幸地代表2000對新人向人民英雄紀念碑獻上第一個花環(huán)。在北京奧運體育館舉辦的世紀婚禮上,2000對新人共同創(chuàng)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而雙子組合自然成了國內(nèi)備受關注的焦點人物。原全國婦聯(lián)主席陳慕華、彭佩云還為端倪和三湘,康倪和四湘親自主婚,并頒發(fā)了世紀婚禮證書,成為中國吉尼斯記錄創(chuàng)造者。

婚禮結束后,他們作為2000余對新人的代表,參加了“世紀緣大型文藝晚會”的演出,與全國著名演員同臺獻藝。婚后,成雙成對的生活,讓阿健、阿康兄弟和三湘、四湘姐妹過得幸??鞓?,每每走在街上,他們都會引來眾人羨慕的目光。

一天晚上,四個人與朋友一起去吃自助餐,回來的路上,四湘

走得有點累,就喊走在前面的阿康道:“你慢點,等等我?!彪S即跑上前去牽住他的手,一直走了幾百米后,抬頭一看一聲驚呼:“完了!完了!錯了!”原來她剛才挽著的是哥哥阿健的手。四湘跑到前面對阿康說:“哎呀,剛才差點出大事。我把你老兄的手挽著走了好遠呢?!卑⒖嫡f:“這有什么,又不是外人?!痹瓉戆⒔¢_始也以為剛才挽著自己的是妻子三湘的手,但走了幾步后,他發(fā)現(xiàn)不是自己的妻子三湘,因為三湘每次挽他的手時,手都要抖一抖,但他為了不讓四湘尷尬,沒有點破。

他們同父母小住的日子里,也經(jīng)常被父母認錯,把這兩對年輕夫妻逗得捧腹大笑。

一次,兩女婿隨妻子回娘家過節(jié)??粗┲y(tǒng)一,長相英俊的兩女婿,丈母娘的臉笑得像一朵花般燦爛。阿健、阿康不但會討老婆的歡心,更會巴結丈母娘。他們一起來到廚房幫她做飯,打下手。阿健有模有樣地幫丈母娘將一條大草魚剖開,一絲不茍地清理魚鱗;阿康則幫著丈母娘揀四季豆。看著兩女婿既能上廳堂又能下廚房,丈母娘暗自為女兒們獨到的眼光叫好,滿臉幸福地做起飯來。

“阿健,快把你揀好的四季豆遞過來?!睓C靈的阿康一聽感覺不對勁,肯定是岳母把哥哥當成他了,立即不動聲色地將揀好的四季豆遞給岳母。

“阿康,把你洗好的魚遞給我,今天我給你們做……”阿健正把魚遞向岳母時,姐妹倆笑得前俯后仰。見女兒們捂著肚子越笑越開心,母親立即放下手中的勺子,雙手叉腰仔細辨認了幾分鐘,還是沒有辨別出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兩個人不細看,真的像是復制的一般,難以辨認,最后母親在女兒們傳授了絕技后,辨別的水準越來越高,但偶爾還是會認錯。

婆婆對這對漂亮的兒媳更是疼愛有加,每次兒子從外地演出帶她們回家,婆婆像過年一般張羅著做她們最愛吃的菜。可她也是經(jīng)常把兩個兒媳認錯,整個家里處處充滿著歡樂的笑聲。

一展歌喉,用天籟之音征服華夏

同在一個屋檐下,哪有勺子不碰鍋沿的,矛盾肯定是有的。阿康說:“我和阿健從小就誰也不服誰,都想做得好一點,從小就吵架拌嘴,長大在一起合作演出后,也常爭吵。比如寫一首歌,為了一個詞,我要用這個,他要用那個,爭論不休。后來,為了減少矛盾,我們四個人做了分工,阿健做音樂,我就不參與,只負責演出和公司的電腦制作等工作;而四湘性格外向、活潑、可愛,負責外事聯(lián)絡;三湘細心穩(wěn)重,負責我們的衣食住行。這樣,矛盾就少了?!?/p>

阿康還說:“現(xiàn)在,我們四個人住在公司為我們提供的一套兩居室里,同吃同住同演出,在婚后的這些年中,我們曾分開居住過,但在一起習慣了,分開還真不習慣,我們四個人少一個也不行?!?/p>

每個人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分工明確:哥哥阿健彈吉它,弟弟阿康演奏貝司;姐姐三湘負責打鼓,妹妹四湘敲打鍵盤。他們就這樣組成了中國第一個“兩對雙胞胎夫妻”演唱組合。

三湘、四湘姐妹倆來自湖南的少數(shù)民族(侗族),阿健、阿康兄弟倆來自湖北。他們的原創(chuàng)音樂展現(xiàn)的是民族情結和現(xiàn)代的天籟之音,他們細如流水或激情澎湃的和聲和高亢激昂的獨唱,能穿透聽眾的耳朵和心扉。他們創(chuàng)作的主打歌《父愛如山》和姊妹篇《母愛如?!飞钋榧毮仯髿?、回腸的創(chuàng)作和深情空靈的演唱,能把眾人心靈深處的情感融化。他們的愛情歌曲也是激情如火,溫馨感人!

他們創(chuàng)造了四個中國第一:他們是中國第一個“兩對雙胞胎夫妻”演唱組合;他們是中國第一對由雙胞胎男孩和雙胞胎女孩組成的四人演唱組合;他們是中國第一對既有偶像外型又有優(yōu)秀創(chuàng)作才華的雙胞胎組合;他們是中國第一對集能唱能跳,能演奏電聲樂器,能作詞作曲的組合。

2007年3月1日,《雙子專場音樂會》由中國著名指揮家譚利華先生執(zhí)棒指揮,北京交響樂團現(xiàn)場演奏,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陳鐸主持,著名春晚導演任衛(wèi)新撰稿,中國唱片總公司策劃制作的一臺高雅的藝術盛會。

在音樂會上作為他們的代表作品,無論《父愛如山》《母愛如?!愤€是《天生兩對》《天長地久》.及“祝你平安、祝我也平安”的《平安是福》,他們演繹的時而激情如火,時而溫情如水。他們?yōu)榈诙枢l(xiāng)創(chuàng)作并演唱了《故鄉(xiāng)》《侗鄉(xiāng)黎平我的家》《侗鄉(xiāng)情歌》等歌曲。在音樂會現(xiàn)場雙子四人以自彈自唱的形式獻上感人肺腑的《感謝你媽媽》和歡快的《嘿籮籮》等歌曲作品,幾乎都是這兩對雙胞胎夫妻自己的原創(chuàng)。

兄弟阿健、阿康和姐妹三湘、四湘集中展現(xiàn)的是民族和通俗相結合的演唱風格。他們演唱的作品在質(zhì)樸中以情貫穿,不僅有親情和愛情,同時也有鄉(xiāng)情和友情,其中還有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huán)保篇《拯救地球》和愛心公益姊妹篇《愛的呼喚》《愛心傳遞》,在音樂會上的最高亮點是他們作為侗族文化形象大使,他們穿著華麗的侗族盛裝,演唱了這首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態(tài)的、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侗族大歌《布谷催春》。侗族大歌是當今世上唯一無文字、無樂譜、無指揮、無伴奏的多聲部自然和聲。同時還把兩首經(jīng)典老歌《北京的金山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獻給現(xiàn)場的觀眾,在音樂會上受到熱烈歡迎和各界人士的贊賞。

音樂會在音樂雙子充滿情感的演唱中,通過主持人的介紹穿插有關這兩對孿生夫妻之間很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以及獨具特色的侗族風情服飾表演,使這臺音樂會既高雅又增添了許多繽紛的色彩。

篇5

一、格薩爾史詩的本體認定

格薩爾史詩,藏語中稱為“格薩爾的故事”,簡稱“仲”或“嶺仲”,意譯即“故事”、“嶺國的故事”。后來,受佛教術語的影響,一些文化人稱“仲”為“傳記”或“本生”。于是出現(xiàn)“嶺·格薩爾王傳”的稱呼。近年來,由于學術交流的需要,藏族也吸收了“史詩”這一術語,“格薩爾史詩”這一詞組,已成為學術界公認的專用學術術語。

二、格薩爾史詩的流傳形式

在藏文產(chǎn)生前,格薩爾史詩以口耳相傳的形式流傳;藏文產(chǎn)生之后,出現(xiàn)藝人“說唱形式”和“文本形式”同時在民間流傳的情況,其中藝人的說唱形式占最大的比例。

說唱形式 由民間藝人講唱,眾人席地而坐,數(shù)日不散。這些說唱藝人一般都不會讀書寫字,但他們都是天才的詩人和歌唱家,有驚人的記憶力和表演才能。講唱格薩爾史詩時,藝人們用詩的歌唱為主,散文的講解為輔,是一種“詩、文、曲”三結合的講唱。若不錄音、錄像,僅以文字難以描述藝人講唱時聲情并茂的動人場景。一些杰出的民間藝人,自稱“天啟”、“神授”的說唱者,只要有“施主”供應茶食,他們便能連續(xù)不斷地演唱下去,據(jù)傳已故著名的扎巴老人曾在功德林講唱“霍嶺大戰(zhàn)”時就用了十三天!

據(jù)粗略統(tǒng)計,20世紀80年代,在藏區(qū)還有40多個老藝人,每人都能演唱40~120部格薩爾史詩,據(jù)此我們能整理出幾千部格薩爾史詩本子??梢娞N藏在民間藝人中的史詩數(shù)量是巨大的。目前,藏區(qū)處在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文明的轉型時期,現(xiàn)代化的傳煤如廣播、電影、電視、卡拉OK吸引了絕大多數(shù)原有的史詩聽眾,青年人發(fā)現(xiàn)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對圍坐篝火旁聽老人詠唱農(nóng)耕游牧文化生活沒有興趣。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老的史詩藝人也相繼過世,格薩爾史詩的口頭傳唱在稍稍地消亡,這也是我們能切身感覺到的變化。盡管史詩作為一種重要的民間社會通迅方式的時代的終結早已是一種世界性的歷史現(xiàn)象,但史詩所具有的獨具魅力的文化功能并不會隨著職業(yè)化游吟詩人的消亡而減退。

文本形式 目前,全國六七家出版社已經(jīng)出版了近百部格薩爾史詩的文本。對這些文本稍加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有古代抄本、木刻本;也有文人加工整理的本子;文人根據(jù)格薩爾的故事而創(chuàng)作的本子;還有個別藝人自己創(chuàng)作的本子。當然更多的是根據(jù)錄音整理出的記錄本。因此,研究格薩爾史詩,必須對這百十部文本加以分類,鑒別出哪些本子是接近格薩爾史詩的原生形態(tài),哪些本子是后期藝人、文人修改過的本子。

因為格薩爾史詩是活的史詩,它的絕大部分還保存在民間,只有一小部分形成文本供人閱讀,所以,格薩爾史詩至今沒有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的、公認的、定型的文本。這表明格薩爾史詩內(nèi)容的浩博繁雜。出版一部完整、定型的格薩爾史詩雖然是大家的共同愿望,但恐怕很難實現(xiàn)。

三、格薩爾史詩的核心內(nèi)容和整體結構

格薩爾史詩雖然浩博繁雜,但核心內(nèi)容卻基本一致,整體結構也十分清晰。格薩爾史詩的核心內(nèi)容就是講述自己的祖先——“董”氏的來源、世系、傳承,以及格薩爾率領“三十個眾兄弟南征北戰(zhàn),建立豐功偉績的英雄故事”。

現(xiàn)已出版的《世界形成》、《董氏預言授記》、 《天界篇》等書,講述了格薩爾祖先“董”氏族的來源、世系和傳承;《誕生篇》和《賽馬篇》等書,講述格薩爾誕生和“董”的“父系三兄弟”從衛(wèi)藏輾轉遷徙到黃河源頭,并占領其地的經(jīng)歷。

遷徙到嶺地的“董”氏父系三兄弟與當?shù)仄渌献迓?lián)姻,組成更大的群體,史詩中稱為“嶺地六部”?!皫X地六部”的同輩男子互為兄弟,當格薩爾降生時,‘嶺地六部’共有三十個眾兄弟。格薩爾率領這三十個兄弟首先征服的“四方四敵”(指“魔部”、“霍爾部”、“門部”、“姜部”),其后相繼征服了鄰近的“十宗”;然后占領了邊遠的“三十六小宗”。在征服這58個部落或邦國的過程中,格薩爾為嶺地的民眾奪取了牛、羊、馬、金、銀、綢緞、水晶、茶葉等生活必須的物質(zhì)財富,并把它作為遺產(chǎn)留給后人,這就是史詩中反復描述的格薩爾的豐功偉績。

通過以上對百十部史詩粗略的內(nèi)容分析,順序排列,看似繁雜龐大的史詩卻有嚴密的整體結構,每個單行的史詩本子,在整體結構上都有自己的位置,不會出前后的錯亂。所以,格薩爾史詩的整體結構可以概括為:以格薩爾為中心,縱向追溯了格薩爾祖先的淵源、傳承,以及遷徙到黃河上游的過程;橫向則鋪陳了格薩爾的戰(zhàn)斗一生,以及他的豐功偉績。

四、用藏文的歷史文獻驗證格薩爾史詩

這個史詩唱段告訴我們,“董”氏族的發(fā)展線索是:古代六氏族——“穆布董”——嶺六部——三十個眾兄弟。這是貫穿在整個史詩的歷史線索。研究史詩的歷史內(nèi)涵時絕對不能脫離各種史詩文本所提供的這條脈絡。而這條一脈相承的歷史線索隱含在各種史詩文本中,應該引起史詩研究者的高度關注。

追溯“董”氏族的淵源,必然涉及整個藏族的族源問題。歷史文獻中藏族族源是多元的。如:《薩迦世系譜》主張人類祖稱“天神下降”說;《朗氏家譜》主張藏族祖先從“卵中衍化”說;《德吾宗教源流》第227頁有類似漢族的“開天辟地”的記載,等等??傊?,藏文史書中關于藏族的族源記載是多樣的,目前比較普遍的則采取“神猴與巖魔女結合,繁衍出藏族的各個氏族”的說法,我們把它稱為“藏族族源獼猴之種說”。

著名的藏文史書《柱間史》⑹記載:神猴和巖魔女結合,生下六個似人似猴的孩子,父母把他們放置在林中,不久繁衍四百多個子孫。神猴根據(jù)子孫的相貌把他們分成“董”、“冬”、“斯”、“穆”四個群體(氏族)。這就是史書常稱的“原初四氏族”。

格薩爾史詩中經(jīng)常提到的“董”氏族,原來是藏族“原初四氏族”之一,“董”氏族最初居住在“約茹”,也就是現(xiàn)今西藏山南地區(qū)的雅隆。

1、關于“古代六氏族”的史料

格薩爾史詩中經(jīng)常談及的“古代六氏族”,按藏族歷史文獻的記載是從“原初四氏族”中分化來的。藏文歷史文獻中,把“原初四氏族”稱為“舅父氏族”,把“古代六氏族”稱為“外甥氏族”,他們是甥舅關系。所以,從“原初四氏族”中分裂出“古代六氏族”其實質(zhì)是舅父氏族中分化出外甥氏族的。

“古代六氏族”在廣袤洪荒的青藏高原上各自以血緣氏族為單位,隨水草任意遷徙,每次遷到新的地方就認為自己是該土地的主人,藏文史料和格薩爾史詩中把它稱為“占地”或“分地”。在遠古時代,“古代六氏族”就已經(jīng)走出了衛(wèi)藏,遷徙到了“漢藏交界的地方”?!稘h藏史集》第13頁在記載“古代六氏族”遷到漢藏交界的地方時,“在瑪卡學熱帶達巴這個地方,吐蕃的三父六子分地居住”這與史詩中談及的董氏父親三兄弟占據(jù)“瑪康嶺”,即占地稱王的說法是極其相似的。這表明,史詩與歷史事實始終互為表里,即有其事才有其說,不是藝人異想天開編造出來的。

2、關于“穆布董”——“嶺”(“嶺六部”)的史料

我們從藏文歷史文獻中終于找到了“嶺巴”這氏族(部落)。它原來是穆布董氏族中的“尊者六系”之一,并不像格薩爾史詩中描寫的那么強大。但“嶺巴”這個氏族(部落)在歷史上的確存在,它的確有“古代六氏族”——“穆布董”——“嶺巴”的源遠流長的歷史發(fā)展線索。這個悠久的歷史不僅被格薩爾史詩反復歌誦,在可靠的藏族典籍中也有明確記載,兩者完全吻合。這有力地證明史詩中詠唱的“董”氏族的歷史故事并非民間藝人的胡編亂造,而是有歷史根據(jù)的,難怪民間藝人始終堅持說他們講唱的是真實的歷史故事,這些歷史珍藏在一代又一代的藝人的記憶中。

五、格薩爾史詩與藏族最早故事集《瑪桑故事》的比較

格薩爾史詩大致在什么年代初具雛形,這也是史詩研究的一大難題。本文找出藏族最早的《瑪桑故事》作為“參照物”,與格薩爾史詩相比較研究,以探索格薩爾史詩形成的相對年代。

藏族的著名史書《智者喜宴》(上冊)第164頁在記述止貢贊普事跡時寫到:“藏族最早的故事書有《遺體變金的故事》、《瑪桑故事》、《麻雀的故事》等?!笨梢姽适乱呀?jīng)成為一種文體,故事的名目也繁多,民間講唱故事十分盛行,看來人類的童年是在故事中度過的。

《瑪桑故事》是藏族最古老的故事,可惜已經(jīng)失傳。但“瑪?!笔遣刈鍤v史上非常活躍的一個氏族,藏文史書中有斷斷續(xù)續(xù)的記載。下面我把“瑪?!钡氖妨洗笾碌卮B起來,以窺視《瑪桑故事》的大概內(nèi)容。

1、“瑪?!笔遣刈暹h古的氏族之一,起源于阿里地區(qū),其勢力一度波及衛(wèi)藏。在吐蕃王朝以前曾在高原掌權。

2、“瑪?!笔献宓囊恢撬_迦“昆”氏的始祖。此時“瑪?!边€征服了格薩爾的祖先“董”氏族。

3、到了吐蕃時代,大臣羅昂殺死止貢贊普,并一度奪取吐蕃政權。據(jù)《柱間史》第58頁記載,大臣羅昂的全名叫“瑪?!ち_昂”,可見,吐蕃王朝的初期,瑪桑氏族還很強大。

引用以上三條史料的目的要證明“瑪?!庇质且恢в兄廨x歷史的遠古氏族,與格薩爾的祖先有過激烈的沖突。藏文史書中把《瑪桑故事》推崇為藏族最早的故事集之一,據(jù)我個人的推測,《瑪桑故事》的內(nèi)容可能是一本講述“瑪?!笔献迤鹪?、發(fā)展、壯大的故事,具備了史詩的性質(zhì),在古代民間廣為講唱,所以被佛教徒視為佛教經(jīng)典的先聲或預示,并為格薩爾史詩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提供了文化借鑒。

現(xiàn)在,我們換個視角,考察一下格薩爾史詩是如何看待瑪桑氏族的,史詩和《瑪桑故事》有何關系。

第一,格薩爾史詩中聲稱“瑪桑”是格薩爾的父系氏族,是母系社會的產(chǎn)物。在母系時代,“董”的血統(tǒng)按女性計算,氏族實行外婚,氏族中的女性只能與外族的男子婚配,但子女與母親、舅父生活在本氏族中,父親則是外族的人,子女們依稀知道自己父親的族系。所以格薩爾史詩中把“瑪?!闭J定為自己的父親,反映了史詩對母系社會的遙遠、模糊的記憶。

第二,格薩爾史詩中常常用“瑪?!眱勺譃楦袼_爾命名,以表示對遠古父系的懷念。

第三,格薩爾史詩中有“瑪?!弊謽拥臅?。

通過瑪桑史料與格薩爾史詩的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格薩爾史詩與瑪桑氏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從格薩爾有“瑪桑好漢”的名字,格薩爾史詩也有稱之為瑪桑的書名,我們能否這樣大膽地推斷:藏族最古老但已失傳的《瑪桑故事》是否就是我們現(xiàn)在就能讀到的《格薩爾史詩》呢?如這種推斷還欠歷史資料,從以上的歷史資料我們完全可以斷定;如果說《瑪桑故事》是最古老的,那么與“瑪桑”有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格薩爾史詩也同樣的古老。這些故事從遠古傳來,至少在吐蕃第八位贊普——止貢贊普時代就已初具史詩的型態(tài),并在民間有人講唱,有廣大的聽眾,就是說格薩爾史詩距今至少有兩千多年了。

六、史詩研究的兩種誤導

1、“文化中心論”的誤導

20世紀30~40年代,一些中外專家初步接觸到格薩爾史詩時,由于語言障礙難能與史詩藝人交流,而當時為數(shù)不多的史詩文本珍藏在寺院和貴族手中,難得一見。盡管他們連格薩爾史詩的皮毛都沒有碰著,卻匆匆談觀點、下結論,說什么“格薩爾是羅馬凱撒(Kai-Sir),說什么“格薩爾是關公”,“格薩爾史詩是‘藏三國’”。據(jù)說這些專家運用的是高深莫測的“歷史語音考證法”。他們從事學術,事先帶著某種成見和情緒。

2、“歷史演義小說”思維定勢的誤導

用這種思維定勢研究格薩爾史詩,認定史詩是歷史演義小說,是依據(jù)某種史實創(chuàng)作出來的故事。他們說“《格薩爾》基本上是吐蕃人按照吐蕃時期的基本史實創(chuàng)作出來的長篇詩體作品”(參見《格薩爾學集成》第二卷,甘肅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007頁),并進一步斷定“格薩爾是墀松德贊的文學形象”(也就是說格薩爾史詩是依據(jù)墀松德贊的歷史事實創(chuàng)作出來的)。因此對史詩中的征戰(zhàn)情節(jié)作了大量的歷史考證,認為史詩描寫的征戰(zhàn)與墀松德贊進行的戰(zhàn)爭完全吻合。

我認為,首先,格薩爾史詩不是歷史小說,格薩爾史詩是董氏族的先民向后人講述的氏族發(fā)展史,是董氏族的先民世世代代積累和記憶下來的祖先業(yè)績,史詩沒有作者,也不需要某個作者創(chuàng)作。把口頭傳說記錄下來就是杰出的作品。其次,吐蕃和“嶺”有共同的族源,但后來的發(fā)展是不同的,吐蕃以拉薩為中心,嶺在黃河上游的“瑪康嶺”。吐蕃贊普是“穆”氏族,嶺格薩爾是“董”氏族,還有格薩爾和墀松德贊是否同時代的人,也需要認真考察。

如果說“歷史演義”小說是根據(jù)史實的再創(chuàng)作,那么史詩僅僅是對祖先歷史的回憶,兩者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如果把史詩當作歷史小說,一味去尋找、考證歷史原型,就容易在歷史考據(jù)中陷入捕風捉影、牽強附會的泥潭。另外也容易走上只信文字記載的史書,而否認口碑史料,否認老人記憶,否認民間傳說的極端。所以我認為用“歷史小說”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史詩也是一種誤導。

七、簡短的小結

本文對格薩爾史詩進行了粗略的追根溯源的工作。若問格薩爾史詩的源頭在哪里,我的回答是:史詩的源頭在藏族的猴子變?nèi)说膫髡f里;在藏族“原初四氏族”、“古代六氏族”的衍化過程中。說得具體一點,格薩爾的祖先“董”氏族從西藏的山南雅隆出發(fā),輾轉阿里,遷徙到了“黃河源頭,發(fā)展成為強大的“嶺”部落,這些人群自稱“嶺巴”,也就是住在黃河源頭的人,他們的英雄也稱之為“嶺·格薩爾”。格薩爾史詩是他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這部史詩產(chǎn)生于藏族先民中,是歷代先民積累、創(chuàng)造的,是土生土長的民間文學。

篇6

原文:

《退食園亭效韋刺史》朝代:明    作者:蔡汝楠

崇朝署字罷,退食坐園廬。

春草階下歇,夏花樹底疏。

篇7

1、保時捷的外文名字叫Porsche,又叫作波爾舍,是德國著名的汽車品牌。

2、保時捷成立于1930年,是享譽世界車壇的著名設計師費迪南德·波爾舍先生創(chuàng)辦的。如今,保時捷已經(jīng)是世界上聲名貫耳的跑車品牌,旗下的高級跑車引得全球消費者為之側目。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8

片刻,他回頭,搖開輪椅,讓我們看那字,笑著問:怎么樣?是不是有點長進了呀?

彼時,信叔半身不遂剛剛恢復到能拿起筆的狀態(tài)。字,自然是好不到哪里去,但寫了一輩子的信叔,還是那么樂呵呵地寫著。

在墨香里,他自有他的乾坤。

年輕的時候,信叔拉扯著四個孩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根本沒有錢來買筆買墨。

信叔不惱,依舊喜歡。歇息的時候,不知從哪里弄來一點點光滑的毛,固定在秸稈上,筆,有了;找一包顏料,放在水里,墨,有了;找來一些廢舊的紙張,皺皺巴巴,花花綠綠的,信叔一點點弄平,疊好,練習紙,有了。

勞作間隙,他便鋪開紙,寫上兩筆,自是神清氣爽。

尤其記得,某個夏日,大雨斷斷續(xù)續(xù)地下了幾天,房子漏了雨。他找來盆子接好了雨,望望天,放上桌,在滴滴答答的盆碗交響樂中,淡定地寫起了他的字。

嬸嬸怒了:你看看,都什么樣子的天了,你還有心思寫?

信叔一笑,說:天自下來,我自寫。老天爺?shù)氖略酃懿涣?,咱自己的事,咱管…?/p>

這一下子讓我想起了那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老。當年,他家中失火,被燒了個干干凈凈。撲救大火之后,他提筆作詩《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其中寫到:既已不遇茲,且遂灌我園。

看,陶老的詩意與遠方,就這樣散淡在日常里。而信叔亦然:既已雨不停,且遂寫我書。這樣的詩意,都是骨子里的呀!

后來,條件慢慢好了,信叔的筆換成了五毛一根所謂的狼毫毛筆,墨換成了兩毛一瓶廉價的墨汁,紙換成了孩子們用過的練習本。即便屋子里總是散發(fā)著刺鼻的墨跡味道,信叔仍是眉開眼笑的。

再后來,孩子們都走出去上了大學,信叔的筆墨紙越來越好了,各種字帖也越來越多。還有朋友帶回來各地書法展上的作品……

即便突然半身不遂了,信叔依然笑著,拿起筆。

信叔,一輩子幾乎沒有走出過小村莊,但你能說他沒有遠方嗎?你能說,他沒有詩意嗎?他在自己的日子里,慢慢地活出了詩意和遠方,悄無聲息地浸染著歲月,愈來愈香。

每個清晨或者傍晚,路過單位西配樓,總能聽到有悠揚的二胡聲傳來。很好奇,是誰,在這樣緊張又單調(diào)的日子里如此閑情逸致?

久了,才知道,竟然是單位里一中層骨干。他看著我驚愕的眼神說,雖然沒有時間去聽一場音樂會,也不可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每天的幾十分鐘還是有的,在琴弦間,找一找詩意,去一去遠方,倒也愜意。

媽媽,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家庭婦女。在我小的時候,帶我去地里勞作,回家時常常帶一些不知名的花放在瓶子里;也常常在某個夜晚,在油燈下,我寫作業(yè),她寫生活瑣事;還有,每個清晨,媽媽總打開收音機,聽聽廣播……她說,真好啊,聽著廣播,就知道天下的事了……

如今,年近七十的媽媽,依然愛種一些花花草草,陽臺上盡是她的瓶瓶罐罐。也依然看書,偶爾還會寫一些字,不好意思地拿給我看看。但她卻不遠行,她說,年紀大了,容易拖累人,看看你們拍的照片,聽聽你們講的那些,就足夠了……

媽媽,也這樣的詩意著……

我們時常埋怨著生活的雞零狗碎,渴望著似乎遙不可及的詩和遠方。其實,它們一直以一種別樣的,獨屬你自己的方式存在著。

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住,威廉?福克納一生的活動直徑不超過60英里,但他卻寫出了19部長篇小說,120多部短篇小說。他的遠方和詩意,在他的小鎮(zhèn)里,在他偉大的思想里,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而你,也一樣。

唐朝的方外人士、禪宗六祖慧能早就說過,何其自性,本身具足。打開電視,翻開雜志,聽一則新聞,賞一曲音樂,看一朵花開,品一道美食……這都是你本身已經(jīng)擁有了的遠方和詩意啊。

推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