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1:4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fā)表網(wǎng)為您精選了8篇消費效益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論文關鍵詞:公共品;消費行為;結構化理論
農村居民消費具有自給性消費水平高而邊際消費傾向低這一特征,形成這一特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公共產(chǎn)品供給不足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我國的公共產(chǎn)品供給主要采取政府出資、政府主導的方式,容易產(chǎn)生行政行為的低效率。而且,在以往的理論分析中往往忽視這樣一個現(xiàn)實:在公共品供給過程中,公共品使用者——農民的行為意向經(jīng)常是被忽略的,其結果是導致公共品供給難以符合農民的意愿。因此,研究農村公共品供給,需要將使用者的行為意向這一因素納入到分析框架中來。本文應用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作為分析框架,分析農村居民的行為反應對公共品供給的影響,并以一個失敗的飲用水工程為例證,分析公共品供給過程中使用者的心理結果和行為意向,從行為分析的角度對農村公共品供給提出管理建議。
一、結構化分析框架
社會學理論認為,行動者個體不是被動服從于制度的安排,其對制度主觀能動的反應能夠導致制度的變遷。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將宏觀制度分析和微觀行為分析進行了有效的整合。以結構化理論為基礎,提出本文的分析框架。
(一)行為慣例
消費者行為是處于既定的規(guī)則和資源結構中的,規(guī)則的制約可通過日常行為慣例表現(xiàn)出來。這里將行為慣例分離出文化導引和制度變遷兩個維度。
1,文化導引。農耕文化已經(jīng)根植于農村居民的心靈深處,對農村居民的消費行為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白越o自足”、‘重儉黜奢”等消費理念以生活慣例的形式對農村居民的消費行為進行約束。對于飲用水、燒柴等自然賦予的物品,農民一直持有無償使用的觀念。
2.制度變遷。免費用水等消費隕例體現(xiàn)出的是村莊中的傳統(tǒng)消費制度。隨著收入水平提高,農村居民開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公共品供給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但在公共品消費過程中要或多或少的付費,這與原有的消費慣例相沖突。在制度變遷中,農民的行為會做出適應性反應,他們的行為后果也會對制度變遷產(chǎn)生影響。
(二)心理與行為運作機制
心理與行為運作機制是在文化導引和社會比較的雙重作用下形成和發(fā)展的,最終歸結為特定的農民理性。
1.社會比較?,F(xiàn)代傳媒和農民工的流動所帶來的外部信息正在改變延續(xù)了幾千年的消費觀念,農村居民開始向往健康、舒適的生活模式。對于政府主導的公共品供給,農村居民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通過公共品供給提高生活品質。當然,較高期望也往往會導致較高的失望和不滿,在經(jīng)歷公共品供給失敗之后,他們將會對政府的公共品供給采取不合作的態(tài)度。
2.農民理性。農民理性是農民采取行為的心理基礎。Scott認為農民的經(jīng)濟行為奉行“生計第一”和安全第一”的原則,而不是理性經(jīng)濟人的收益最大化原則。林毅夫認為小農的行為是理性的,不理性的行為卻恰恰是外部條件限制下的理性表現(xiàn)。我們認同林毅夫的觀點,農民在外部條件限制下,會按照傳統(tǒng)慣例做出消費行為,但在外界條件變化的情況下,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呈現(xiàn)理性經(jīng)濟人的特征。
(三)消費行為
按照吉登斯提出的行動者的分層模型,消費行為是由行動的反思性調節(jié)、合理化及動因所構成的一系列過程。
1.行動的反思性調節(jié)。在公共品消費過程中,農村居民不僅調節(jié)著自己的消費行為,而且對公共品的供應者存在同樣的行動期望。他們會根據(jù)公共品消費的后果和其他人的反應來不斷地反思、改變和調節(jié)著自己的消費行為。
2.行動的合理化。農村居民對公共品消費行為始終保持著理論性的理解,在一般情況下,他們有能力對自己的消費行為做出合理化的解釋。
3.行動的動因。傳統(tǒng)消費慣例以及具有農民理性特征的心理和行為運作機制會形成特定的行動動因。在公共品供給過程中,這些特定的行動動因會驅動農村居民采取符合理性的行為。
(四)意外的行動后果
受自身能力和信息的限制,消費者有意圖的消費行為會產(chǎn)生意外的后果。公共品的消費可能經(jīng)歷意想不到的失敗,而且農村居民會將這種消費失敗歸因為公共品供給決策和管理的不當,并根據(jù)這種后果決定未來的行為。
(五)未被認識的行動條件
未被農村居民預料到的意外后果會以反饋的形式成為以后行動的未被意識到的條件。換言之,這些意外后果會促發(fā)下一步的消費行為。當然,下一步的消費行為可能是繼續(xù)合作,也可能是退出公共品的消費過程。
二、一項飲用水工程的例證
(一)工程介紹
該飲用水工程位于長春地區(qū)東南部,該地區(qū)居民一直飲用淺層地下水,水質不符合飲用水要求。工程始建于2001年,覆蓋7個相互毗鄰的自然村落,為407個農戶2187人供水。水源為深層地下水,采取深水機井汲取的方式,通過鋪設地下管線將水引到407個農戶家中。資金來源分為財政撥款和農戶自籌兩部分,市縣兩級財政共出資20萬元,每個農戶支付350元的管網(wǎng)費,在運營之后,每戶每年需支付3.5元的管理費。管網(wǎng)的鋪設采取農民出義務工的形式,農民和工程部門都不需要付費。
(二)消費規(guī)則的變化
在傳統(tǒng)封閉的村莊生活中,自給自足是最合理的生存選擇。飲用水一類資源在村民的心里認同為自然的賜予,吃水不花錢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在飲用水工程出現(xiàn)之前,村民曾經(jīng)用兩種方式汲取飲用水,早期的公共水井和后來的各戶自用的手壓井。在飲用水工程之后,以前存在的不花錢飲水的慣例則發(fā)生變化,以后的歲月中,吃水要支付少量的現(xiàn)金。
(三)農民的心理和行為
在‘重儉黜奢”的文化傳統(tǒng)下,雖然低收人約束已經(jīng)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除,但村民依然堅持樸素的生活方式。雖然村莊中的水質不好,但是一代代人就是在這方水土里成長,因此長期以來沒有誰會投人大筆資金改善飲用水質量。不過,由于教育水平的提升和現(xiàn)代傳媒的影響,新一代農民開始向往健康的生活方式,但由于深水機井的費用較高,需要2000元,很多農戶都擱置了打深水機井的計劃。他們認為,雖然水質不好,但是還沒有達到需要動用2000元來改善的程度。在新的規(guī)則之下,每戶要支付350元的管網(wǎng)費,每戶每年要交納3.5元的管理費。與打深水機井相比,要便宜的多,支付成本相當于打一口淺水井的費用。因此,村民接受了這個未來的吃水規(guī)則。
(四)意外的后果
該工程將水源地選擇在一處適應打深水機井的低洼地帶,以保證未來有充足的水源供應。工程于2001年秋季完工并開始正式供水,整個秋季和冬季該工程都正常運行。但在2000年前后,正是農村種植水稻收益高于玉米的時候,在水源地周圍,十幾戶農民將原來的旱田改成水田,并且灌溉用水也是采取深水機井的方式。2002年夏天的降水較正常年景大幅減少,水田灌溉用水增多,地下水過度開采,飲用水工程由于水源不足出現(xiàn)供水中斷隋況。在整個夏季,飲用水工程處于半停業(yè)狀態(tài)。在停水的時候,農民們重新啟用了自家的手壓井。在夏季用水高峰期之后,飲用水恢復正常供應。但在年底,在工程部門收取管理費的時候,雙方出現(xiàn)了分歧。分歧出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農戶認為整個夏季的間歇性供水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不變,責任在于工程部門,所以.不應該交納管理費,而工程管理人員認為間歇性供水屬于不可預測事件,不應該涉及到管理費的正常收取;二是農戶認為他們交納的錢是350多元,應該得到很好的服務,目前的服務質量不能令他們滿意,而工程部門認為先前交納350元是管網(wǎng)費,與管理費無關,每戶每年3.5元的管理費已經(jīng)很低了,即便偶爾中斷供水,農戶也沒有不交的理由。雙方爭執(zhí)不下,農戶不能得到在未來正常供水的承諾,很多農戶拒絕交納每人每戶3.5元的管理費。因此,在該工程供水一年多之后,飲用水工程停止了運行。
(五)目前的狀況
在飲用水工程停止運行之后,農戶重新采用手壓井的供水方式。飲用水工程部門撤離,機井和管線閑置。同期,糧食的市場價格出現(xiàn)變化,玉米價格持續(xù)走高,而水稻價格維持不變,種植玉米的收益高于種植水稻的收益,因此農戶紛紛將水田改種玉米,地下水供應恢復到原來的水平,飲用水水源不足問題已經(jīng)不存在。但是,工程部門已經(jīng)撤走,當?shù)卣矝]有重新運行飲水工程的計劃。在農業(yè)稅免除之后,糧食價格持續(xù)走高,農民的收益提升。富裕的農戶開始考慮提高生活質量,為提高飲用水品質,一些農戶自家投資2000元開鑿深水機井。尤其是蓋新房的農戶,在蓋新房的同時,必定選擇開鑿深水機井。當然,大多數(shù)農戶還是引用淺層地下水。
(六)未來的趨勢
在過去,農村居民飲用水經(jīng)歷了公共水井和自家手壓井兩個階段,而未來的趨勢如何還很難預料,但必定是以下兩種模式之一:一種是農戶采取個體行為方式,每家每戶都擁有一口深水機井,就如同現(xiàn)在每家每戶擁有一口手壓井一樣。這種模式符合農村自給自足的生活習慣,但是成本較高。另一種模式是依靠國家投資或者是引導農民采取集體行動的做法,興建飲用水工程,集中供水。這種模式與自給自足的生活傳統(tǒng)相違背,但具有規(guī)模效應,成本較低。
三、研究結論和局限
(一)研究結論
1.面對消費規(guī)則的變化,農村居民會選擇適應。傳統(tǒng)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對農村居民的消費行為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在公共品供給過程中,應對傳統(tǒng)消費行為予以理解和引導。在公共品供給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使用者的消費意愿。
2.政府主導的公共品供給往往具有行政行為的低效率的特征,從項目的投資到后續(xù)的管理往往缺少科學性和持續(xù)性。而公共品的質量與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公共品供給質量會影響到農村居民的滿意程度。一個失敗的嘗試可能促使農村居…民回歸到原來的自給自足的消費模式下,而這種消費模式從宏觀的視角來審視是不經(jīng)濟的。
3.農戶具有分散行動的傳統(tǒng),一些農戶會在某些公共品供給的領域自行采取行為,比如說農戶打深水機井的行為。而公共品的提供屬于集體行為,在未來的公共品供給過程中,這些富裕的農戶可能會拒絕參與公共品工程,因為他們已經(jīng)自行解決了類似于飲用水問題。因此,公共品供給的時機應該是恰當?shù)?,時機過遲可能失去對部分農戶的吸引力,在參與意愿不足的情況下,公共品的規(guī)模效益無法充分的發(fā)揮。
本文作者:張孜博工作單位:南京工業(yè)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
消費函數(shù)的計量模型設定由于大學生消費水平受多種收入因素的影響,借用消費理論的消費函數(shù),以此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如下:y=βo+β1X1+β2X2+β3X3+εiE(y)=βo+β1X1+β2X2+β3X3其中,y為學生的平均月消費(元);X1為學生平均每月由家庭提供的收入(元);X2為學生平均每月做兼職所獲取的收入(元);X3為學生平均每月的特困補助的收入(元);βo為自發(fā)性消費;β1、β2、β3為邊際消費傾向;ε表示其它隨機因素的影響。數(shù)據(jù)的搜集情況收集2010年南京工業(yè)大學經(jīng)管、外語、中文院50名在校生每月消費支出的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顯示:60%的同學做課外兼職,15%的同學享受國家特困補助。比例較有代表性,基本符合高校學生特點。為方便分析大學生消費狀況,在調查中,除去了大學生向學校所繳納的培養(yǎng)費、學雜費、住宿費和寒假往返費。結果見表1。表1南京工業(yè)大學學生生活費用來源于消費情況(元/月)上表設總體回歸模型為:Yi=β0+β1X1i+β2X2i+β3X3+μi(i=1,2,3,…,50)——(1)該式是樣本數(shù)據(jù)結構形式的多元總體線性回歸模型,它由50個方程,4個未知參數(shù)組成。模型矩陣為Y=Xβ+U。參數(shù)β0,β1,β2,β3都是未知數(shù),利用樣本觀測值估計。設計算得到的樣本估計量為β0,β1,β2,β3是相應的未知數(shù)β0,β1,β2,β3的估計值。用stata得回歸方程為Y=98.757+0.778X1+0.40X2-1.2787X3,所以:擬合優(yōu)度R2=RSS/TSS=0.9951。
模型分析與檢驗1、模型分析復相關系數(shù)R=0.9975擬合優(yōu)度R2=0.9951,因此,大學生消費函數(shù)的回歸方程擬合優(yōu)度高。2、F檢驗從總體上對模型中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間的線性關系是否顯著,對一定顯著性水平下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α=0.05);具體是:(i)提出原假設Ho:β1=β2=0;備擇假設H1:β1,β2至少有一個不為0;(ii)RSS=147524.595,ESS=727.905,n=10,k=3計算得:F=RSS/k/ESS/(n-k-1)=405.3;(iii)查F分布表,得F=F(3,6)=4.76(α=0.05,自由度n-k-1=6)做判斷由于F=405.3>F(3,6)=4.76,說明Xi對因變量y有顯著影響。拒絕原假設,接受備擇假設,總體回歸方程是顯著的。即:大學生消費支出與各類所得收入間的線性關系顯著。結果分析假設X2、X3保持不變,E(y)對X1求偏導,得β1,β1為邊際消費傾向,可理解為家庭給予的費用每增加一個單位,學生消費y的值就平均增加0.778個單位。由于β1是正值,表明隨家庭給予費用增加,學生消費值相應增加,且學生們在此項收入來源上消費傾向很高,與事實較符。假設X1、X3保持不變,E(y)對X2求偏導,得β2為邊際消費傾向,可解釋為學生勤工儉學的收入每增加一個單位,學生消費y的值就增加0.40個單位.由于β2是正的,表明y與β2的變化規(guī)律是學生勤工儉學費用增加,學生消費也提高,說明學生對自己勞動所得貨幣的支配消費欲望相對低。假設X1,X2保持不變,E(y)對X3求偏導,得β3為邊際消費傾向,可以解釋為學生享有的特困補助每增加一個單位,特困學生消費相對平均量E(y)的值減少1.2787單位。β3符號為負,表明y與β3的變化規(guī)律是特困補助金額越高,消費平均值越低。
大學生月消費集中在800元~1500元。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規(guī)范自己的消費行為,是大學生直面的人生課題。完全依靠家庭供給學生的消費支出中,娛樂、旅游等精神享用品,通訊費等灰色消費支出占一定比例。模型的反饋反映大學生消費水平與其生活費用不同來源有正、反兩方面的變化趨勢。因此,希望社會、家庭和高校教師能以此變化規(guī)律,引導富裕家庭學生的消費行為;不要鋪張浪費。學校應增加特困生津貼,為特困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勤工儉學機會,使其能夠順利地完成學業(yè)。
作者:梁小莉 單位: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部
消費社會學視角下商業(yè)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研究的必要性
商業(yè)健身消費作為一種即時的體驗消費,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需要與教練、會籍顧問、其他消費者等進行社會交往。因此,商業(yè)健身消費不僅具有經(jīng)濟屬性,而且具有社會屬性,無疑是一種社會活動。消費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作為社會現(xiàn)象和過程的消費[7],為此有必要從消費社會學的視角對商業(yè)健身俱樂部消費者進行深入研究。消費社會學視角下商業(yè)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研究的意義消費社會學視角下商業(yè)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研究的意義主要凸顯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理論意義。傳統(tǒng)上,商業(yè)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經(jīng)濟學的視角,消費社會學的視角則有助于了解影響商業(yè)健身消費的社會學因素、認識商業(yè)健身消費的社會學特征和社會功能,能夠更加深入地挖掘商業(yè)健身消費的本質,從而不斷豐富體育消費的理論體系,并有利于拓寬體育社會學的研究視域,進而有助于促進體育社會學學科建設。其二是應用價值。消費社會學視角下商業(yè)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的研究能夠從消費社會學的視角為刺激商業(yè)健身消費、促進商業(yè)健身俱樂部健康發(fā)展提供一系列對策建議,如社會階層結構的視角、消費觀念的視角、參照群體的視角等等,這些研究成果同時對于提高體育消費整體水平亦有借鑒價值。
消費社會學視角下商業(yè)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研究的主要議題
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的消費者在商業(yè)健身消費方面應該存在一定的差異,家庭類型。不同類型的家庭如主干家庭、核心家庭、單親家庭、空巢家庭等對消費者的商業(yè)健身消費應該具有一定的影響。社會互動。社會互動影響了具體的消費需要,表現(xiàn)為“跟潮效應”、“認同效應”、“示范效應”,同時還影響到抽象消費需要的層次,表現(xiàn)為“反叛效應”和“攀比效應”[7]。社會互動同樣會影響到商業(yè)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的健身消費。社會階層。隨著社會階層結構的不斷變遷,當代中國社會可以劃分為十大社會階層(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jīng)理人員階層、私營企業(yè)主階層、專業(yè)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yè)服務業(yè)員工階層、產(chǎn)業(yè)工人階層、農業(yè)勞動者階層、城鄉(xiāng)無業(yè)失業(yè)半失業(yè)者階層)[8]。由于各社會階層消費者在資源占有上存在著差異,必然會導致商業(yè)健身消費的差別。第五,社會資本。布迪厄認為:“社會資本是實際或者潛在資源的集合,這些資源與由相互默認或承認的關系所組成的持久網(wǎng)絡有關,而且這些關系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認的、而且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9]。社會資本的主要內容包括信任、社會網(wǎng)絡、規(guī)范[10]。社會資本不僅對個人,而且對組織、社區(qū)等的發(fā)展都具有較大程度的影響,勢必也會影響到消費者的健身消費。第六,價值觀念。不同的價值觀念如“消費理性主義、禁欲主義、利他主義、利己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7]等都會影響到人們的消費行為,消費者的健身消費也不例外。消費者健身消費的社會學特征商業(yè)健身俱樂部消費者健身消費的社會學特征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關系消費?!瓣P系消費”(consumptionofrelations)是法國社會學家波德里亞(Baudrillard,2001:25)所提出的一個概念[11]。關系消費其實就是人們?yōu)榱私⒑途S持社會關系而進行的消費行為。在注重關系的當代中國社會,關系消費現(xiàn)象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莫過于請客送禮。商業(yè)健身消費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關系消費的特征。筆者曾對中高檔商業(yè)健身俱樂部的消費者做過訪談,發(fā)現(xiàn)有的消費者將商業(yè)健身俱樂部作為建立商業(yè)伙伴關系的平臺,有的將其作為維持、鞏固客戶關系、朋友關系的一個手段,而健身消費的本體功能在某種程度上被部分消費者邊緣化了。第二,中上階層消費文化。消費不純粹是滿足生存的生理性和物質性活動,它同時也是一種符號活動、交流活動和表現(xiàn)活動[7]。商業(yè)健身消費屬于較高層次的享受型和發(fā)展型消費,需要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作為支撐。商業(yè)健身消費表達的是一種健康、時尚、尊貴的中上階層消費文化,象征著一種高品位的生活方式,顯示了消費者具有較富足的經(jīng)濟資本和文化資本。從消費主體來看,商業(yè)健身消費與一般的大眾消費存在明顯的區(qū)別。第三,消費分層。由于各社會階層資源占有的不同,導致消費觀念、消費水平均存在差異,消費分層現(xiàn)象客觀存在,商業(yè)健身消費亦存在分層現(xiàn)象。筆者曾對商業(yè)健身俱樂部消費者調查發(fā)現(xiàn),有的動輒花費數(shù)萬元購買私教卡(聘請私人教練)、有的辦理金卡、銀卡,而有的則僅僅辦理一張普通會員卡,還有的只是購買季卡或月卡。在商業(yè)健身消費方面,社會上層、中上層、中中層等之間,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jīng)理人員階層、私營企業(yè)主階層、專業(yè)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等消費者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消費者健身消費的社會功能商業(yè)健身消費不僅具有刺激經(jīng)濟增長、促進產(chǎn)業(yè)結構升級的經(jīng)濟功能,而且具有一系列社會功能,突出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第一,促進個體社會資本的增長。一方面,消費者在參與商業(yè)健身消費的過程中,通過與私人教練、會籍顧問及其他消費者進行溝通、交流與互動,有助于建立新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另一方面,一些消費者將健身消費作為一種“關系消費”,有助于鞏固和建立社會關系網(wǎng)絡,兩方面都有利于促進個體社會資本的不斷增長。第二,有助于促進社會流動。商業(yè)健身消費不同于其他物質文化消費,它其實是進行人力資本投資,西方經(jīng)濟學家將健身消費作為人力資本投資的一種方式。一方面,商業(yè)健身消費有利于促進消費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另一方面,商業(yè)健身消費能夠使消費者積累更多的社會資本,從而有助于促進消費者的社會流動。第三,有助于進行社會控制。現(xiàn)代社會,風險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問題日益增多,社會張力逐漸膨脹,影響到社會穩(wěn)定和諧,對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方式參與對社會成員的社會控制[12]。商業(yè)健身消費可以使人們釋放壓力、愉悅身心、溝通感情,在滿足健身需要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揮著社會控制的功能。第四,有助于促進社會整合。當代中國,社會分化現(xiàn)象客觀存在,對社會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社會整合即促進社會各系統(tǒng)之間關系的協(xié)調,使社會成為一個和諧的有機體,其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至關重要。商業(yè)健身消費能夠促進人們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使人際關系更加融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社會整合度。消費社會學視角下促進商業(yè)健身消費的對策如果從消費社會學的視角研究促進商業(yè)健身消費的對策,至少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第一,現(xiàn)代化社會階層結構的形成。當代中國的社會階層結構尚不太合理,底層太大而中上層太小,尤其是中產(chǎn)階層尚未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距離現(xiàn)代化社會階層結構尚有較大的差距。這種社會階層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作為較高層次的健身消費,因為商業(yè)健身消費屬于中上階層消費文化,需要一定的經(jīng)濟和文化資源作為基礎。為此,現(xiàn)代化社會階層結構的形成是促進商業(yè)健身消費的重要條件,如何完善社會階層結構需要學術界深入研究。第二,挖掘中產(chǎn)階層健身消費潛力。在西方國家,龐大的中產(chǎn)階層是健身消費的主體,而且引領著消費潮流,在促進健身消費方面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學者對上海市的研究表明,龐大的社會“中間階層”的預期體育消費投入不足[13],這應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如何努力挖掘中產(chǎn)階層健身消費潛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第三,制定分層營銷策略。不同社會階層消費者有不同的消費偏好、消費觀念和消費能力,為此,商業(yè)健身俱樂部在制定營銷策略時要充分考慮社會階層的因素,根據(jù)不同社會階層的消費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營銷策略。第四,倡導科學的商業(yè)健身消費觀念。消費觀念對消費者行為有重要的引導作用,不合理、不科學的觀念將會直接抑制人們的商業(yè)健身消費。有必要建立并倡導科學的商業(yè)健身消費觀念,使人們認識到商業(yè)健身消費不僅是單純的經(jīng)濟投入,而且是一種人力資本及社會資本投資方式。這也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研究課題。第五,發(fā)揮參照群體的作用。作為一個社會人總是處于頻繁的社會互動之中,每個人身邊都有許許多多的群體,人們的消費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周邊參照群體的影響。因此,如何有效發(fā)揮參照群體在促進商業(yè)健身消費方面的作用同樣值得深入研究。
費-效比[5]、價-效比[6]、成本-效益(效用、效果)比,均為投入/產(chǎn)出比。其中,“費”意思為花費或費用;“價”意思為代價(付出、支出)或價錢;“成本”則屬于商品經(jīng)濟的價值范疇。有作者[7]認為,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看,很少用到費用的概念,一切的耗費都被稱作成本,如營銷成本、管理成本等;要將財務管理與會計課程中的成本與費用概念統(tǒng)一起來,一要充分考慮實踐中的應用,二要考慮費用與成本的相關定義;廣義的成本概念不僅包括會計課程中的“成本”,而且還包括會計課程中“費用”的內容。德語里“代價”這個詞的拼寫是“Kos-ten”,對應的漢語釋義為成本、費用、代價,而代價第一層含義是在經(jīng)濟學的“成本”的意義上,第二層含義則遠遠超出了經(jīng)濟學的層面[8]。另外,費用、代價和成本三者均可以翻譯成英文Cost,前二者也可以分別翻譯為英文Expense和Price。因此,我們可以簡單理解費、價和成本均代表投入,且均采用貨幣計量。然而,“效”具有三層意思,即效益、效用和效果,概念與應用上有所不同。其中,成本-效益衡量與評價結果中效益要使用貨幣值[9],但是在臨床醫(yī)學上難以用貨幣形式進行效益計量或折算,故常常采用效果或效用進行臨床醫(yī)學產(chǎn)出的估算。關于Cost-Effective,有人譯為價效或費效[10~11]。臨床醫(yī)學費-效概念包含了成本-效益、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用,而價-效概念使用較少,其更加專注藥物價格與療效的分析,而費效分析基本成了成本-效益(效果、效用)分析的簡稱。無論如何,從衛(wèi)生經(jīng)濟學的角度,使用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和成本效益效果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CBA)概念更為明晰。
2等效性評價
在醫(yī)學實踐上,臨床等效性評價具有重要的地位。有研究認為[12],新藥的療效與標準有效藥的療效相當或稍微有所下降(等效性評價;臨床上可以接受的范圍),然而它在其他方面有標準有效藥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如:毒性低、副作用少、價格低廉、服用方便等,這些優(yōu)勢可以彌補它在療效上的不足。因此,除了療效評價外,等效性評價也可以進行安全性評價。由于等效性檢驗界值(δ)源于相關臨床專業(yè),或由統(tǒng)計學估計但被相關臨床專業(yè)所認可[13],故對于普通假設檢驗,有作者[14]認為若是P>0.05,樣本含量也足夠大,檢驗效能大于80%,表明兩總體相同,就可以視為等效。P<0.05可分為2種情況:總體不同,但差別在臨床認為的差別范圍(δ)之內,仍視為等效。若兩總體不同,但差別在臨床認為的差別范圍(δ)之外,可視為不等效。也有作者研究認為[15],可據(jù)其研究結果直接利用傳統(tǒng)顯著性檢驗方法作出是否等效的判斷。但是,應該明確,等效性檢驗與差異性檢驗是不同的,差異性檢驗的目的是推斷兩個總體是否相等,其檢驗假設是針對一個“點”,而等效性檢驗的目的是推斷兩個總體的差異是否在某個范圍之內,其檢驗假設是針對一個“區(qū)間”[16]。因此,差異性檢驗并不能完全替代等效檢驗。除了大力推薦等效檢驗外,尚應該選擇進行非劣效檢驗和/或優(yōu)效檢驗,以滿足臨床研究及其費效評價的需要。在等效性分析時,針對多療效觀察和評價指標(臨床終點),對各臨床終點的組間差別分別進行單變量檢驗的缺點,有研究[17]應用改進的HotellingT檢驗并結合不等效變量的篩選方法,探討多臨床終點的等效性檢驗方法,可以對多個臨床終點同時進行等效檢驗,該方法合理且操作。
3貼現(xiàn)率應用
在臨床費-效評價(成本-效益、成本-效果等分析)中,應重視貼現(xiàn)率的應用,以確保不同時期發(fā)生的費用具有可比性。有作者認為[18],在經(jīng)濟評價中,不同時間發(fā)生的等額資金在價值上是有差別的,即資金具有時間價值。資金時間價值的客觀存在,決定了不同時間發(fā)生的數(shù)額相等的資金其價值是不同的,在不同時間發(fā)生的數(shù)額不等的資金在價值上卻可能是相同的,而資金時間價值的大小通過貼現(xiàn)率予以反映,并建議我國從全社會觀點出發(fā)的藥物經(jīng)濟學評價應選擇的貼現(xiàn)率取值應為我國的社會貼現(xiàn)率,即8%。研究顯示[19],我國現(xiàn)有的對于長期慢性病用藥的藥物經(jīng)濟學評價研究中,存在健康收益貼現(xiàn)率選擇缺乏理論指導,應該貼現(xiàn)而未貼現(xiàn)等一些問題,建議:①在進行藥物經(jīng)濟學評價時,應該列出實施醫(yī)療干預所花費的各項成本清單及干預的各結果信息,以便政策制定者根據(jù)其需要和考慮而制定決策。②在進行藥物經(jīng)濟學評價時,應對貼現(xiàn)率的取值進行敏感性分析,以驗證結果的穩(wěn)定性。另外,研究認為[20],當兩個時期的成本效果閾值相同時,成本和效果應該使用相同的貼現(xiàn)率;當兩個時期的成本效果閾值不同時,應對成本和效果分別選擇不同的貼現(xiàn)率進行計算。
4設計考量
良好設計是研究成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包括統(tǒng)計學設計和專業(yè)設計兩大部分,應該從研究對象、干預(試驗)因素和研究效應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tǒng)設計。
4.1研究對象
依據(jù)研究目的,采用最具權威性的專業(yè)性標準選擇合適研究對象,注意收集包括人口統(tǒng)計學指標以及遺傳、病情、病程、輔助用藥、支撐療法、經(jīng)濟狀況、費用承受能力等在內的研究對象的相關信息。由于meta分析的結論是否合理,取決于所依據(jù)的資料來源是否可靠及試驗條件是否具有一致性,并且不能取代大樣本隨機化臨床試驗在評定療效時的作用[21]。因此,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強調實施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對照、前瞻性(長時)研究;應該注意進行研究設計的倫理自評價,并且按照規(guī)定的途徑申報倫理審查。任何涉及人體的研究必須事先經(jīng)過倫理委員會的審查、批準,嚴格履行臨床研究的知情同意過程,簽訂知情同意書,以確保研究對象權益;在確定研究對象時,若納入和排除標準過嚴,則研究樣本所代表的總體范圍較窄,研究結論的外推性較弱;若研究納入和排除標準過松,則研究樣本所代表的總體范圍較寬,研究結論的外推性較強??傊P于納入和排除標準,必須遵循科學專業(yè)原則,充分保護研究對象權益,并且有利于與國內外同類研究進行交流。對于持續(xù)時間較長的臨床研究,研究對象的依從性對于研究結果和結論具有一定的影響性,可以選用適當?shù)慕y(tǒng)計學分析方法,充分利用截尾研究數(shù)據(jù)。但是,對于在研究中發(fā)生的“干擾”和/或“沾染”情況,除非研究者能夠控制、判別和記錄,否則將可能影響研究的結果與結論。另外,關于研究樣本估計,有研究認為[22],按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規(guī)定的最低樣本含量100對,相應的檢驗效能很低,并建議用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估計,值得重視。
4.2干預因素
干預(試驗、研究)標準化有兩層含義:一是干預因素本身的標準化,例如藥品成分、劑型、劑量、用藥途徑、持續(xù)時間,甚至藥品廠家、生產(chǎn)批號等;二是干預過程的標準化,例如基礎治療措施、知情同意、溝通與指導等。
4.3研究效應
根據(jù)研究目的,精選客觀、特異、敏感、可靠的效應指標。效應指標既要考慮選擇好轉率、控制率、生存率、治愈率、死亡率和復發(fā)率等,也要考慮選擇功能狀態(tài)和生存質量的評價指標。同時,要觀測和記錄治療(方案)的毒副作用等,以便進行全面的費效分析。臨床研究中,除干預因素外,研究效應往往受到許多已知或未知非干預因素的影響。原則上要求采用隨機化原則進行研究分組,以使不同組別非干預因素分布均衡化,保證組間的可比性。但是,對于難以控制和均衡的非干預因素或臨床上需要研究的重要非干預因素,應該將其納入研究觀測的變量之中加以準確、可靠地測量,并選擇適宜的多因素研究方法進行分析,了解和控制非干預因素對于干預因素效應的影響作用,進行有效的組間干預因素效應差別比較或進行等效性評價。
4.4其他
1.1一般資料
126例小兒肺炎患兒中,男51例,女75例,發(fā)病年齡6個月~12歲,臨床中大部分表現(xiàn)為上呼吸道感染,該病在春、冬季節(jié)為多發(fā)季節(jié)。
1.2臨床表現(xiàn)
該病發(fā)作時不易掌控,通常會出現(xiàn)身體發(fā)熱,體溫上升至39攝氏度左右,并帶有咳嗽癥狀,開始為頻繁的刺激性干咳,隨之咽喉部出現(xiàn)痰鳴音,有少量粘液,呼吸表淺增快,鼻扇。除呼吸道癥狀外,患兒可有頭痛、咽痛、關節(jié)痛,精神萎靡,煩躁不安,食欲不振,哆嗦,腹瀉等全身癥狀。肺部可聞及痰鳴音和干、濕性羅音,X線表現(xiàn)明顯,有斑狀小圓點。
1.3輔助檢查
通過常規(guī)性的血及尿液,對126例患者進行檢查,同時對患者進行胸部X線拍片,對部分患者進行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或結核抗體測定。
1.4小兒肺炎臨床診斷標準
①持續(xù)高熱不退,伴全身不適,頻繁刺激性干咳,隨之咽喉部出現(xiàn)痰鳴音,伴隨有胸咽勁的疼痛。②對比之下胸部的癥狀更加明顯。③通過臨床檢查可發(fā)現(xiàn)患兒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聽診其雙肺的音是否較粗,亦能聽到干、濕型羅音等情況。④通過檢測患兒的白細胞較為正常,亦可能有白細胞增加伴有血沉增快的情況。⑤采取喹諾酮及青鏈霉素治療時,均沒有任何效果,但運用大環(huán)內酯類治療時效果較好。⑥相比之下,胸部X線片表現(xiàn)更為顯著。
1.5用法用量
將阿奇霉素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濃度為1.0~2.0mg/ml,然后靜脈滴注。滴注時間為1~3h;劑量為10mg/(kg•d)。
2比較
將阿奇霉素作為第二代的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并將其注射到患兒的體內,利用紅霉素結構,將Qa位置上的甲基采用氮原子進行重排、擴張和還原等反應,并通過反應逐步取代其生產(chǎn)第一個15元環(huán)類抗生素。在對格蘭陽性菌的抗菌作用中,相比紅霉素,阿奇霉素具有更強的抗菌性,并且其是大環(huán)內酯類中對肺炎作用最強的藥物,其具有很好的組織滲透性,組織濃度是10~100倍的血藥濃度;由于巨噬細胞以及多核細胞內的濃度相較于細胞外濃度要高300倍,并且亦能夠通過巨噬細胞將藥物傳遞到感染灶內。使用阿奇霉素時,每日僅需進行1次給藥,在結束用藥后其仍然能夠維持6d之久的抗菌作用,同時由于該藥為短程給藥而具備較長作用,因此小兒更加容易接受。但若在臨床中患兒具有紅霉素耐藥性,則不能夠應用阿奇霉素,需要運用其它類型藥物來治療。阿奇霉素是針對細菌在轉肽的過程中實行阻礙,并通過在微生物蛋白質合成時實行抑制,有效地控制病原體的生存,它的作用率高達百分之百。其的代謝原形有50%通過糞、12%通過尿排泄出,不會對肝腎造成明顯損害。
3結果
126例支原體感染的患兒,采用靜脈滴注阿奇霉素,用5%葡萄糖稀釋濃度為1.0~2.0mg/ml;劑量為10mg/(kg•d)。合并其它細菌感染者加用頭孢霉素類抗生素;合并病毒感染者加用炎琥寧、阿昔洛韋等治療痊愈,療程縮短。結果126例小兒肺炎經(jīng)過綜合治療均痊愈。
4討論
江蘇省農村不同收入組對衣著消費的現(xiàn)狀研究
隨著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從而提高居民購買力水平,農村高收入戶對衣著的消費絕對額大幅度增長,將近低收入戶的3倍,對衣著的質量、面料都要求較高。另外,高收入戶衣著消費觀念的改變,更加注重舒適、漂亮;相反,當前農村中低收入戶仍然以低檔為主,追求衣著的省錢、耐用。農村市場不斷開放,使得農村居民與外界的接觸機會增多,農村高收入戶尤其是年輕人對衣著的款式、色彩和流行元素有很高的要求,衣著消費初步向時裝化、成衣化、個性化方向發(fā)展;農村中低收入戶對衣著的品牌和時尚沒有要求,其需求處于低檔次。從圖1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觀察各個不同收入曲線變動幅度:①低收入組和高收入組的變動幅度較大,其最高占比與最低占比分別相差0.6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②其次是中低收入組和中高收入組,其最高占比與最低占比都相差0.5個百分點;③變動幅度最穩(wěn)定的是中等收入組,最高和最低占比相差0.1個百分點。這說明,在衣著消費方面,中等收入組消費穩(wěn)定性>中低收入組和中高收入組>低收入組和高收入組。另外,衣著消費占比例數(shù)值較低,說明農村居民在滿足衣著基本需求后,用于享受型的比例下降,即農村居民衣著處于一種基本生存需要,未達到精神層面。但是從衣著消費的絕對值來看,低收入組的衣著消費從2005年的122.1元上升到2010年216.4元,增長了77.2%,中高收入組從163.2元增長到259.7元,增長了58.1%,中等收入組從185.9上升到310.6元,增長了67.1%,中高收入組從212.8元上升到409.7元,增長了92.5%,高收入組從295.2增長到605.3元,增長了105.1%。這說明,在這六年間江蘇省內農村居民衣著消費的差距進一步拉大,2010年農村高收入組衣著支出是低收入組的2.8倍,高收入組追求品牌、檔次,而低收入組對衣著的需求還處于低檔次的缺衣買衣的被動消費。
江蘇省農村居民不同收入組對衣著消費影響的實證研究
xit是第i個收入組第t年的平均每人純收入。αi=α0+γi+zi,α0為平均截距,γi表示僅隨個體不同的省略變量對同變量的影響,表示各收入組的自發(fā)消費;表示僅隨時間不同的省略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這里假設zi為0)本文僅僅就各個不同收入組的資料進行研究,所以將模型取為固定效應模型,所有的數(shù)據(jù)來自2004~2011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利用EVIEWS軟件直接計算(表2)。從回歸估計結果看,衣著各年值都在0.981以上,說明各年純收入與衣著支出高度相關,本文使用ELES模型對農村居民衣著消費支出進行分析完全可行。從模型的識別上可見:①不同收入組農民在衣著消費支出上,各收入組農民不僅自發(fā)消費不同,而且邊際消費傾向也存在較大差異;②農村居民衣著消費傾向較低,說明農村居民對衣著不夠重視,收入增加后對衣著方面的消費增加較少。其中,低收入戶邊際消費傾向是中低收入戶的1.8倍,是高收入戶的2.9倍,且自發(fā)消費相對最小,表明低收入組在衣著上的購買潛力非常大,而中高收入和高收入戶的自發(fā)消費還是相對較高。這與農村居民生活環(huán)境有關,收入較低的農村居民多是從事體力勞動,決定了農村居民平時更愿意穿普通服裝。且越貧困的農村居民有節(jié)儉的傳統(tǒng),雖然會有幾件質地好、款式新的衣服,但只在走親訪友或過節(jié)時穿。
研究方法
消費者問卷設計的主要思想是從消費中心城市出發(fā),探索深圳如何在吸引國內外消費者購物,同時期待探索消費者來深圳旅游消費的行為習慣,從消費者的需求角度入手,對深圳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出建議。首先,針對本文研究的問題,設計消費者調研問卷,問卷經(jīng)過小批量的測試及修正后,進行大批量的隨機發(fā)放。調研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方式,配合以訪談。調研對象為深圳的國內外游客及本地居民。問卷的調研時間為2012年6月。本次中文問卷共發(fā)放400份,回收398份,回收率為99.5%。最終進行分析的有效問卷為325份,有效問卷率為81.7%。在有效問卷的計算機錄入中,問卷錄入的準確率為100%。本次英文問卷共發(fā)放270份,回收242份,回收率為89.6%。其中有效問卷為186份,有效問卷率為76.9%。在有效問卷的計算機錄入中,問卷錄入的準確率為100%。全部中英文問卷共發(fā)放670份,回收640份,回收率為95.5%。其中有效問卷594份,有效問卷率為80.0%。
調研結果
(一)深圳旅游者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分析在本次調查的國際人士中,男女比例將近2:1,以年輕人居多,其中年齡介于25-34歲的對象占33.9%,超過80%的對象年齡介于15歲-44歲。就職業(yè)而言,調研對象的職業(yè)分布比較廣泛,大多數(shù)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超過了70%。調查顯示,國外游客收入水平分布廣泛,個人月收入水平最集中的是$5001-$10000,為28.4%,家庭月收入水平最集中的階段為$10001至$20000(38.2%)。收入主要以中高收入的國外游客居多,而國內游客的高收入個體及家庭所占比例相對較低,這說明面向國外游客的旅游市場潛力仍然很大。在國內人士的調查中,調研對象男女比例適中,以年輕人居多。年齡多集中在15至44歲之間,其中25歲至34歲的被調查者幾乎占到被調查者總數(shù)的一半。就職業(yè)而言,調研對象的職業(yè)分布比較廣泛,其中民營或私企職員所占比重最大,為37%,遠高于占比第二位的外企職員。絕大多數(shù)被調查者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其中擁有大專學歷的被調查者所占比重最大。高收入個體及家庭所占比例比較低,58.5%的被調查對象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調研對象只占到調研對象總人數(shù)的七分之一左右,一半以上的調研對象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下,家庭月收入在20000元以上的調研對象占調研對象總數(shù)的比例不到七分之一。深圳旅游者的這一特性充分體現(xiàn)了深圳市一個年輕的充滿朝氣的移民城市的特色。(二)旅游消費的基本信息1.旅游時間的安排。由表1、表2和表3可以看出,約90%的國外游客每年都會旅游,其中超過半數(shù)的國外游客每年進行1-2次旅游。國外游客每次旅游逗留時間分布比較分散。超過一半的國外游客選擇在寒暑假旅游。深圳應該通過在寒暑假舉辦更多的消費主題活動吸引更多的國外游客來深旅游。而國內游客旅游頻率都比較低,只有少數(shù)人每年旅游3次及以上,且絕大部分游客每次旅游的逗留時間不超過七天,旅行時間通常為節(jié)假日,如寒暑假、五一、十一或周末,且各假期分布比較均勻。一方面表明國內旅游市場開發(fā)潛力還很大,另一方面深圳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時,應該重點考慮怎樣做更加適合不超過一周的短期旅游,為這些短期旅游者提供更多的服務與便利。并且可以選擇在節(jié)假日開展各種活動以吸引國內各地游客來深旅游消費。2.旅游動機。大部分國外游客旅游是為了度假(表4),而在選擇度假的游客中,選擇外出度假的原因各不相同,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度假原因有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購物,所占比例分別為21%和19%。其中度假的原因主要為: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購物、完成率有夢想和逃避枯燥生活,所占比例分別為21%,19%,17%和17%(表5)。在所有調研國內對象中,絕大部分人旅游是為了度假(表4),而在選擇度假的調研者中,選擇外出度假的原因各不相同,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度假原因有觀光休閑(29%)、體驗旅游目的地文化(24%)和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16%)。所以針對大部分游客度假的旅游動機,深圳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觀光休閑項目,并宣傳好當?shù)氐穆糜挝幕?,吸引更多的游客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當?shù)匚幕?.旅游目的地的選擇。調查對選擇旅游目的地時的影響因素按重要性進行了評分,1分表示最不重要,2分表示不重要,3分表示一般重要,4分表示重要,5分表示最重要,結果列于表6。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環(huán)境、餐飲娛樂設施及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國外游客選擇旅游目的地時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在所有這些影響因素中,平均得分最高的三項是自然環(huán)境、餐娛設施和文化底蘊,得分最低的選項為“是否方便帶孩子出游”。對于國內游客,影響最大的是旅游目的的的交通情況(4.26)、自然環(huán)境(4.11)和當?shù)鼐用竦挠押贸潭?3.92),得分最低的為商品多樣性(2.71),但是大家對交通情況重要性的評價不太一致(方差為6.583)。深圳依山伴水,氣候適宜,有著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當?shù)卣畱敻纳粕钲诘慕煌ㄇ闆r和餐娛設施,特別是打造當?shù)芈糜挝幕瑢Ρ镜厝俗龊寐糜涡麄?,以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三)旅游消費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消費分析1.旅游購物的決策行為。由表7可以看出,在影響國外游客旅游購物決策的群體中,親朋好友所占比例最高,為45%,而導游、酒店服務員、旅游團隊成員的比例均較小。從旅游購物動機來看,選擇送親朋好友的人最多,為35%,其次是留作紀念和有實際需要,分別占總數(shù)的25%和22%(表8)。由此可見,深圳在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時,應注重發(fā)展有地方特色的紀念品、禮品產(chǎn)業(yè)。在國內調查對象中,43%的調研對象表示親朋好友對其購物決策影響最大,15%的人表示同旅游的團隊成員對其影響最大.大部分游客旅游購物的目的是留作紀念或有實際的需要,只有很少一部分調研對象表示會因為導游推薦跟風或是追求新奇而購物,這也反映了大部分人還是持比較理性的購物態(tài)度。游客在旅游中的人均消費水平普遍處于中等水平,具體調查結果見表9-11。國外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人均消費水平居中,77.5%的國外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人均消費小于$2000。67.4%的調研對象表示,購物消費占旅游消費的比例低于20%。國內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人均消費不高,一般不超過3000元,4500元以上的只占總人數(shù)的9.2%。54.3%的調研對象表示,其旅游消費支出中,購物消費所占的比例在低于20%。由此可見,開發(fā)游客購物還是很有潛力的。2.旅游購物的場所。國內外旅游購物的地點列于表12。調查表明,特色商店和購物中心是國外游客最主要的購物場所,旅游購物地點分布廣泛,特色商店和購物中心所占比例較高,分別為27%和24%,其次是景點中的商店、超市和百貨商店。對于國內游客,選擇特色商店的游客最多,為31%,其次是購物中心(30%)、百貨商店(17%)和超市(14%),只有非常少的游客選擇機場和酒店購物。深圳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應引進或在本土扶持建成一批高質量的特色商店和購物中心,并加強對這些購物場所工作人員的英語培訓。3.旅游購物商品的選擇。對于國內外旅游者購物商品種類的選擇,調查結果列于表13。調查顯示,在購買了商品的國外游客中,提及率最高的為紀念品(23%),其次是食品和服飾箱包,占均為21%。只有非常少的國外游客購買了珠寶(6%)。在購買了商品的境內游客中,購買最多的也是紀念品,有30%,其次是食品(21%)、服飾箱包(17%),只有非常少的游客選擇了購買珠寶(5%)。這說明珠寶市場潛力還很大。商品質量是旅游購物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本調查對國外游客購物時的影響因素及影響旅客進店的因素的重要性進行了打分,1分表示最不重要,2分表示不重要,3分表示一般重要,4分表示重要,5分表示最重要,調查結果列于表14。國外游客在做購物決定時,得分最高的影響因素是商品質量,其次是商品的紀念意義和是否方便攜帶,最不重要的是品牌,得分是3.03。對于國內消費者,得分最高的影響因素是商品質量(4.13),最不重要的是品牌,得分是2.67,說明在游客做購物決定時,所列七要素都是比較重要的,且價格不是購物時考慮的首要因素了,游客更注重商品質量等因素了。4.旅游目的地交通工具的選擇。由表15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國內外游客會選擇出租車和地鐵作為交通工具,其次是公共汽車。相比其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而言,我國的租車行業(yè)還處在起步階段,選擇租車的游客比例為3%。價格不再是人們選擇交通工具的首要影響因素。國外旅游者在選擇出租車作為旅游目的地交通工具時,得分最高的是打車的方便性,其次是與司機之間的語言障礙(表16);在決定是否選擇地鐵作為旅游目的地交通工具時,得分最高的影響因素是安全性,此外,購票的方便性及地鐵路線圖的清晰度及站內指示的是否易于理解也是比較重要的影響因素(表17);在決定是否選擇公交車作為交通工具時,最重要的因素是公交車的頻率,其次是耗時的長短,沿途風景被認為是最不重要的影響因素(表18);在決定是否選擇租車時,各個因素的重要性得分均值差異較小,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安全性(表19)。對于國內旅游者,在決定是否選擇出租車作為旅游目的地交通工具時,得分最高的也是打車的方便性(4.28),其次是車內的衛(wèi)生狀況,與司機之間的語言障礙被認為是最不重要的因素;在決定是否選擇地鐵作為旅游目的地交通工具時,得分最高的影響因素是安全性,且大家對這一影響因素重要性的評價十分一致(方差為0.912),此外,地鐵路線圖的清晰度及站內指示的是否易于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在決定是否選擇公交車作為交通工具時,最重要的因素是公交站臺的路線是否清晰,其次是公交車的頻率和是否能夠直達景點;在決定是否選擇租車時,大家一致認為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其次是當?shù)氐慕煌ㄇ闆r,價格是所有選項中最不重要的因素。(四)推動旅游消費的相關政策調研分析1.旅游信息來源。調查顯示,網(wǎng)絡是最主要的旅游信息來源(表20)。國內外游客獲取旅游信息最重要的途徑是網(wǎng)絡,其次是通過親友介紹獲得旅游信息。因此,加強旅游信息網(wǎng)站的建設、樹立良好的口碑將會是吸引游客來深旅游的有效途徑。2.主要支付方式?,F(xiàn)金(45%)和信用卡(42%)是國外游客旅游購物的主要支付方式(表21)。之所以有這么多國外游客選擇將現(xiàn)金作為其來華旅游的主要支付手段,主要原因是因為國外游客對我國的信用體系的不熟悉,以及部分的小型旅游商店或特色商店無法使用信用卡。一半以上的游國內客選擇信用卡作為旅游購物時的主要支付方式,其次是現(xiàn)金支付和借記卡支付。在旅行支票支付這一領域,國內旅游市場幾乎還是空白。因此,在深圳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過程中,應該加快信用卡支付、借記卡支付等支付方式在旅游景點及各主要商業(yè)區(qū)各大小商店的普及(表21)。3.退稅制度。游客對退稅制度的態(tài)度很不一致。22%的國外游客表示退稅將刺激其多購物,11%的游客表示不知道如何退稅,如果知道如何退稅的話會考慮增加消費,另外有24%的游客表示由于退稅太麻煩所以退稅不會刺激其多購物(表22)。所以在制定退稅制度的同時,應該簡化退稅流程與退稅知識的普及。此外,國外游客對退稅比例的看法也很不一致,其中有34.7%的調研對象支持10%-15%的退稅比例(表23)。在國內游客的調查中,表示退稅將刺激其多購物和表示退不退稅無所謂的游客各占28%,25%的游客表示不知道如何退稅,如果知道如何退稅的話會考慮增加消費,另外有19%的游客表示由于退稅太麻煩所以退稅不會刺激其多購物,所以在制定退稅制度的同時,應該簡化退稅流程與退稅知識的普及。此外,國內游客對退稅比例的看法也很不一致。
本文作者:種煜暉賈媛媛作者單位:鄭州大學法學院
在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確認的五種糾紛解決途徑中,仲裁與訴訟因其裁決主體、裁決規(guī)則、裁決結果等方面的嚴格要求而有著最高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且相對于訴訟而言,仲裁方式解決消費者糾紛還有其省事、省錢的簡易性優(yōu)點。正因為如此,在對消費權益受損后選擇何種途徑救濟的調查中,選擇仲裁解決糾紛的消費者比選擇訴訟的還要多(分別是0.3%與0.1%)??偨Y起來,仲裁解決消費爭議的優(yōu)越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其一,從消費者的角度評析。對消費者來說,仲裁解決爭議具有廉價、快捷、公正的特點。首先,在仲裁費用的收取方面。仲裁費用相對于訴訟費用來說比較低廉。根據(jù)消費者爭議標的額一般較小的特點,消費爭議仲裁案件的收費不宜太高,如浙江省通過人大立法的形式規(guī)定了小額消費爭議仲裁可以免收或減收仲裁費用,廣州市也在《消費爭議的特別規(guī)定》中加以明確,消費爭議仲裁案件收費標準,以50元為起點,并根據(jù)《仲裁收費辦法》減半收取仲裁費用,如果當事人確有困難的,還可以申請延緩或免交仲裁費用。其次,在仲裁員的選任方面。仲裁員的選擇可以體現(xiàn)雙方的意思自治,且實行“專家斷案”的方式,有利于保證仲裁程序和結果的公正性。發(fā)生爭議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選擇自己依賴的、精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德高望重的專家作為自己的仲裁員,雙方還有權共同選定雙方都依賴的第三名仲裁員作為首席仲裁員。如果雙方選定的仲裁員與其中一方有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裁決,或者雙方選定的仲裁員與其中一方當事人有私下會見、接受請客送禮等現(xiàn)象的,當事人就可以請求該仲裁員回避,另外再換仲裁員。從選任仲裁員的要求上,更具有專業(yè)性,更有利于保障仲裁程序和結果的公正性。再次,在仲裁程序的效率性方面。仲裁程序實行一裁終局原則,沒有嚴格的級別管轄與地域管轄,當事人可在全國范圍內自主選擇仲裁機構。而訴訟實行兩審終審,還有抗訴、再審等制度和嚴格的地域管轄、級別管轄規(guī)定。尤其是小額的消費爭議因其標的額較小、案情較簡單,還可以比一般商業(yè)仲裁的最長期限(四個月)還要縮短,彈性較大。如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消費爭議仲裁辦法〉中規(guī)定,7000元以內(含7000元)的爭議在受理后,應在45日內進行調查并仲裁結案。因此仲裁的一般程序相對于訴訟來說普遍比較簡便、靈活,結案迅速,便于迅速、經(jīng)濟地解決消費者糾紛。而根據(jù)我國仲裁法的規(guī)定,仲裁程序中也可以由仲裁庭對糾紛進行調解,如果調解不成則要及時裁決。
其二,對經(jīng)營者來說,仲裁的不公開性對其商業(yè)信譽和商品聲譽的保護比較有利,能夠減少輿論、行政指導等方面的不利影響,還可以防止商業(yè)秘密的泄露。消費者提請仲裁的目的只是為了解決糾紛,救濟和恢復自己被侵害的消費權益,只要獲得較為公正的解決方案和結果就可以了,并不期待公開的程序或者嚴格復雜的程序。在仲裁中,只要經(jīng)營者對消費者的要求提出具體的答復和處理意見,消費者一般不會擺出對抗到底的姿態(tài),經(jīng)營者一般也不愿為爭議失去主顧、破壞與消費者的友好關系,更不愿意通過公開的審判程序與消費者對立,可能還會引起輿論的關注,造成更嚴重的商業(yè)信譽和商品聲譽的損失。這種初衷使得雙方都愿意采用不公開的仲裁程序來解決糾紛。目前,很多省市的仲裁委員會都設立了消費仲裁中心,以快速解決涉案金額較小的消費爭議。如上海仲裁委員會小額消費爭議仲裁中心,一兩個月就可以對消費爭議做出有效裁決,相對于消協(xié)更具權威,相對于法院更加高效,收費也更加低廉。以上海仲裁委員會小額消費爭議仲裁中心為例,受理案件每件最高收費不超過800元,爭議金額1000元以下的案件每件收費僅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