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5:2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fā)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教師素養(yǎng)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1.了解幼兒美術教育的相關理論。
教師的美術教育觀念直接關系著幼兒的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實施幼兒美術教育更需要掌握一定的兒童美術和美術教育的相關理論來架構和引領正確的幼兒美術教育觀念。幼兒教師應了解兒童美術教育發(fā)展的歷史,對兒童美術的發(fā)展階段理論及代表人物的基本觀點要熟悉,如兒童美術的發(fā)展階段理論代表庫克、羅恩菲爾德,兒童美術的認知理論及代表人物古德伊娜芙,兒童美術的分析理論代表人物艾修勒、哈特薇克,兒童美術知覺理論代表人物阿恩海姆,兒童美術的本質論代表人物艾斯納等。在對幼兒美術發(fā)展歷史的回顧中,了解兒童美術的特點、兒童美術教育的發(fā)展進程,不斷豐富自身的幼兒美術教育基礎知識。
2.加強對相關政策法規(guī)的培訓。
基于幼兒園教師對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健康五大領域皆顧的特殊性,往往也會出現對每個領域都不精通的問題,需要加強對兒童美術教育相關的幼教政策法規(guī)的培訓。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第二部分“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明確規(guī)定了藝術教育的目標、內容與要求、指導要點,需要幼兒教師深入解讀,并內化到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貫徹落實。此外,教育部于2012年10月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第五部分是關于藝術領域的闡述,《指南》中美術教育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感受與欣賞,二是表現與創(chuàng)造,每一部分用兩個要點來闡述。在每個要點根據幼兒的年齡段設定了“學習與發(fā)展目標”,告訴我們三個年齡段幼兒美術的教育大致可以達到什么樣的發(fā)展水平,而達到這樣的水平我們可以根據教育建議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有助于教師了解幼兒美術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明確幼兒美術學習與發(fā)展的價值取向,學習幼兒美術教育的有效策略。
3.豐富幼兒教師自身的藝術底蘊。
作為幼兒教師開展兒童美術教育,若要讓幼兒掌握一個點,教師必須先掌握一個面、一組鏈。我們應對著名的畫家、畫派有所了解,如國外的凡•高、米羅、蒙德里安等大師,國內的徐悲鴻、劉海粟、吳冠中等,以及中國當代超寫實主義油畫的領軍人物冷軍等,在感受與欣賞中加強對優(yōu)秀作品的賞識和解讀。此外,我們還要學會雅俗共賞,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藝術美,如廣場雕塑、自然景物、羽毛創(chuàng)意、石頭彩繪等,這樣才能做好兒童與美術之間的“審美中介”。幼兒園還要加強美術園本教研,通過一課三研、同課異構、現場觀摩、說課評課等,探討美術技能培養(yǎng)與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之間的關系、面向全體與個別指導的關系、教師放手與出手之間的關系,充分認識“前臺”的精彩與“幕后”的積淀之間的關系等,不斷轉變觀念,提升教師自身的藝術文化底蘊。
二、對幼兒期各年齡段美術特點的把握
開展幼兒美術教育應了解3-7歲年齡段幼兒的美術活動的特點。如幼兒的手工活動可以分為無目的的活動期(2—4歲)、基本形狀期(4—5歲)、樣式化期(5—7歲)。幼兒的繪畫發(fā)展一般經歷涂鴉期(1.5—2.5歲)、象征期(3.5—5歲)和圖式期(5—7歲)三個階段。在幼兒園美術教育實踐中,我們發(fā)現幼兒期各年齡段幼兒的美術活動特點和建議如下:3—4歲的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特點是能把圓和橫線結合起來,畫出的是“符號人”,建議教師可以通過美術游戲的方式開展幼兒美術教育活動,如:網小魚、彈珠滾畫、蔬果拓印等。4—5歲幼兒的特點是手部控制能力增強,喜歡畫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對顏色也有了不同的運用,能用簡單形狀逐漸深入地表現越來越多的事物,從畫中也能區(qū)分幼兒的性別,看出幼兒的繪畫心情。此階段建議教師從關注幼兒的興趣入手,引導幼兒從生活用品、環(huán)境、布置、節(jié)日裝飾及四季景色中獲得美的感受,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景和寬松的氛圍,提供多種美術工具、材料(包括專門材料、自然物或廢舊材料),支持、鼓勵幼兒用美術方式表達自己的所見、所知、所想,讓幼兒充分感知和欣賞,學會自由選擇并正確使用,進行大膽表現,還要關注幼兒有序的收放習慣的養(yǎng)成。5—6歲幼兒的特點是不僅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和形狀,還會畫出物體之間的關系,會畫出一些透明的物體,畫完會講出畫的內容。觀察力和想象力明顯增強,表現物體也比較接近實體,強調或夸張畫中人物的某項特征,這個階段也是幼兒繪畫最充滿活力的時期。建議此階段可以充分挖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幼兒大膽嘗試多種材料作畫,開展主題繪畫、借形想象、立體創(chuàng)作等美術活動,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指導幼兒參與一些繪畫比賽,充分展示幼兒的藝術才能。當幼兒教師了解了不同年齡段幼兒美術的特點,就能制定出合理的活動目標,選擇恰當的教育方法,實施正確的作品評價,有針對性地開展幼兒美術教育活動。
三、對幼兒美術教育實施智慧的充盈
“美術教育是一把雙面的刃,教得多了,想象力得不到發(fā)揮,兒童易被稱作為教師雇用的童工;教得少了,期待自然開花的結果,卻常見兒童為技巧不足,學習的過程空有刺激而沒有收獲。”在幼兒美術教育中,作為一線的老師不僅需要具有審美的眼光,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幼兒美術教育智慧,這也是教師美術素養(yǎng)的主要體現。
1.材料運用的智慧。
材料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非常重要,我們應關注材料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可能會產生的干擾作用。如在大班《水墨故事》美術活動中,由于宣紙放入水中拉出來很容易爛掉,在教學時教師就智慧地將牛皮紙裁剪成合適的大小,中間掏空成扇形、圓形等各種形狀再進行封塑,然后將宣紙貼在上面,這樣紙就不容易壞掉,而且還起到了一個裝裱的效果,因此,幼兒美術教育中材料的運用也有智慧。
2.難點分解的智慧。
一節(jié)有效的幼兒美術教育活動課,必須對難點進行分解,采用兒童易于接受的方式和策略,促進目標的達成。如大班美術《愛心車》的難點是幼兒對動物主要特征應了解,并能通過繪畫的方式表現在紙上,還要體現汽車的樣子。在難點分解時,教師通過對各種動物形象的欣賞,示范時結合兒歌教學法“:愛心車,變變變,變出大象長鼻子;變變變,再變大象大耳朵,還要加上車輪子。”教師邊念兒歌邊示范演示汽車變形的畫法,解決了動物與汽車變形之間的難點,并通過怎樣讓愛心車更受小動物喜歡完善了線條、色彩對動物汽車的裝飾。
3.示范演示的智慧。
教還是不教?教又該怎樣去教?其實注重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自由創(chuàng)作,并不意味著教師不用去教,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大班《葫蘆添畫》中,針對葫蘆較小、立體操作較難看清的問題,采用平面復制、教師演示、幼兒嘗試、幻燈片貼畫的流程,讓幼兒看得更清晰。透明膠片的運用,減少了一一演示的時間浪費,達到了借形想象并添畫的效果。
4.操作要求的智慧。
教師的操作要求將直接影響幼兒美術活動的效果。如《水墨故事》活動中幼兒的操作環(huán)節(jié),教師提示幼兒:滴3滴墨、浸紙,數到“7”提起來。其中也蘊含著教師的專業(yè)智慧。這“3、7”兩個數字哪里來?教師從平時不斷的探索實踐中獲得,墨滴多了,墨團太濃,不好看;滴少了,墨的紋理效果不明顯,3滴正好。數到“7”,“7”之前的效果太淡,不清晰;“7”之后,宣紙會爛掉。幼兒操作時的最佳效果時間控制體現了教育智慧,又讓幼兒在邊數邊操作的過程中增加了很多樂趣。
5.作品評價的智慧。
(一)信陽市南灣風景區(qū)小學教師的信息能力現狀
關于信陽市南灣地區(qū)小學教師的信息能力現狀的調查包括在日常教學中制作教案的形式,上課使用的課件是否自己制作,能操作的教學媒體,會使用的工具軟件,能否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五個問題。
1、在日常教學中制作教案的形式。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所使用的教案有紙質教案和電子教案,通過教師使用教案的形式可以看出教師對計算機的使用情況。從調查可以看出,有57.9%的小學教師以紙質教案為主,少量使用電子教案,有30.08%的小學教師用紙質教案,說明電子教案的使用率不高。
2、上課使用的課件是否自己制作。教師日常使用的課件有自己利用編輯工具制作的,這種課件在制作的過程中融入了教師的教學思路,但是這種方法會浪費大量的時間。也有教師從教育信息平臺下載進行加工的,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借鑒他人課件的優(yōu)點,但是目前優(yōu)質的教學課件較少。調查表明:50.6%的小學教師從網絡上下載并修改,這樣既融合了自己的思路,又借鑒了他人課件的優(yōu)點,還能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
3、能操作的教學媒體。教學媒體包括傳統(tǒng)教學媒體和現代教學媒體。通過調查發(fā)現,大多數教師不但會使用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電視機、錄像機這樣的傳統(tǒng)教學媒體,而且還會使用計算機這樣的現代教學媒體。
4、會使用的工具軟件。通過調查可以看出,90%的小學教師會使用Word,55.8%的小學教師會使用Excel,69.2%的小學教師會使用PowerPoint,說明大多數小學教師辦公處理軟件都應經會使用。而只有25.6%的小學教師會使用Photoshop,35.1%的小學教師會使用Flash,對于網頁制作軟件Frontp-age/Dreamwave和Authorware會使用的教師則更少。
5、能否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調查表明:對于“能否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這個問題,只有62.7%的教師認為還可以,說明部分教師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二)信陽市中小學教師的信息倫理道德現狀
關于信陽市南灣地區(qū)小學教師的信息倫理道德現狀的調查包括對盜版軟件態(tài)度、對網上的不良信息的態(tài)度、對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壞他人網絡或在網上散發(fā)病毒的行為的看法、是否經常向學生講授互聯(lián)網的利與弊四個問題。
1、對盜版軟件態(tài)度。為了節(jié)省成本,很多人會使用盜版軟件,這不僅危害了別人的利益,有時候也給自己帶來很多不便。對于盜版軟件態(tài)度的調查,有30.3%的小學教師認為便宜經常購買,有66%的中小學教師會偶爾購買,只有3.7%的小學教師反對盜版絕不購買,說明部分小學教師這方面的意識較弱。
2、對網上的不良信息的態(tài)度。在當今快速發(fā)展的網絡環(huán)境中到處充斥著不良信息,這些不良信息很容易毒害人們的身心健康。調查表明:對于網上的不良信息,0.5%的小學教師經常瀏覽,35.6%的小學教師很少瀏覽,59.4%的小學教師從不瀏覽,說明大多數小學教師對于不良信息持抵制態(tài)度。
3、對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壞他人網絡和在網上散發(fā)病毒的行為的看法。調查表明:對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壞他人網絡或在網上散發(fā)病毒的行為,有86.2%的小學教師認為應該嚴厲懲罰,有12.3%的中小學教師認為視情況而定,有1.5%的中小學教師認為有高超技術是能人。說明大多數教師對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壞他人網絡或在網上散發(fā)病毒的行為予以堅決抵制,但也有少數教師認識存在偏差,還有待提高認識。
4、是否經常向學生講授互聯(lián)網的利與弊?;ヂ?lián)網的普遍應用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作為一名教師,有正確引導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經常給學生講述網絡的利弊,告訴學生哪些是道德的、文明的、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哪些又是不該做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的信息道德觀。調查分為三種情況:有55.8%的小學教師偶爾向學生講授互聯(lián)網的利與弊,有13.7%的小學教師表示從來不向學生講授互聯(lián)網的利與弊,只有30.50%的中小學教師經常向學生講授互聯(lián)網的利弊,說明大多數教師這方面的意識還欠缺。
(三)信陽市南灣地區(qū)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現狀
關于信陽市南灣地區(qū)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現狀的調查包括參加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次數、參加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主要方式、需要培訓的內容、限制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最主要原因四個問題。
1、參加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次數。這個問題是了解教師參加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情況,教師參加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次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教師提升信息素養(yǎng)的積極性。結果顯示:有85.8%的小學教師都參加過信息技術課程培訓,只有14.2%的小學教師從沒接受過培訓。說明大部分小學教師都愿意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但是還有很小一部分教師表現不積極。
2、參加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主要方式。小學教師參加培訓的方式有很多,如,教師講授、小組討論、專家講座等,還可以把多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中小學參加培訓的主要方式是教師講授為主、學員練習為輔,占67.6%,這說明信息技術課程培訓的方法比較單一。
3、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重點應放在哪里。小學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才能更好的實施多媒體教學或信息化教學。因此,小學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必須依靠教師自身的學習以及有關部門組織的培訓活動才能實現。大多數小學教師認為應該以“課件制作技能”為重點,占92.6%,有53.3%的小學教師認為重點應該放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上。說明培訓部門不僅注重教師的教學理論和教學設計方法,還應該注意提升教師實際的課件制作能力。
二、結論
通過對信陽市南灣風景區(qū)及相關縣區(qū)的問卷調查發(fā)現,絕大多數小學教師有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信息道德水平比較高,大多數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渴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但小學教師的信息意識隨年齡增長呈遞減的趨勢。關于限制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最主要原因這個問題,有74.2%的小學教師認為是缺乏必要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這說明硬件因素已經不是限制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為此,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該高度重視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問題,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增強信息素養(yǎng)意識,提升信息技能。
(一)加強資源配置和有效管理,形成常態(tài)化的保障機制
學校的信息基礎設施是提高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物質保障,南灣風景區(qū)小學信息化資源配置相對落后陳舊且不均衡,校園網絡、多媒體機房和教室的合理管理和有效利用也亟待加強。管理區(qū)政府應該增加教育的信息化硬件設施的投資,購置較為先進的信息化軟件系統(tǒng),均衡學校的資源配置,盡可能地實現學校內部、學校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另一方面,要保證在現有的條件下使各種硬件、軟件通暢運行,真正服務于教學。為此,學校應該注重設施的日常維護和軟件投入,并積極建設資源庫,以促進精品資源的共建共享。
(二)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
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政策和評價體系是教師信息素養(yǎng)發(fā)展的有效推動力?,F代信息技術為教師多層面的專業(yè)發(fā)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zhàn),信息技術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出了新的內容要求;二是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新的途徑。為此,建議學校建立各學科教師的新型評價體系,根據學科特點,把信息技術的使用細化到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評價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并開展優(yōu)質課、優(yōu)秀課件及優(yōu)秀研究論文評選活動,以評比促學習,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從資格認證、考核等方面敦促教師提升信息素養(yǎng)。
(三)優(yōu)化信息素養(yǎng)培訓內容和形式,快速提升教師信息能力
語言是有聲的。任何語言都是先有聲音后有文字,任何掌握語言的過程都是先會聽說后會讀寫。從牙牙學語到入學之前,人的唯一語言實踐是聽說(通過模仿)。英語也是如此,語音作為學習英語的基礎,同時也是其重要的表現形式,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一些專家研究了兒童學習外語的規(guī)律,經驗表明,八歲左右是學習外語的最佳期,在這個年齡段開始外語學習,不與母語學習沖突,效率較高。而且小學生有敏銳的聽覺、善于模仿的特點,這成就了他們學好語音的優(yōu)勢。在這形成正確語音語調的關鍵時期,教師的語音和語調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發(fā)音。而且小學英語的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①因此小學英語教師的口語自然流利,語音、語調純正地道尤其重要。教師職業(yè)要求教師的專業(yè)知識要遠遠超出教科書的知識量,何況英語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課,只有英語教師本人具有正確的語音、語調和很強的口語表達能力,才能自然流暢地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完成教學工作。
二、教育部對小學英語教師的要求
教育部決定:從2001年秋季開始,全國城市和縣城小學逐步設英語課程;2002年秋季,鄉(xiāng)鎮(zhèn)所在地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起始年級一般為三年級?!缎W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明確規(guī)定: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發(fā)展需求,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由此可見,小學英語教師除了應具有一般教師的素質即個性品質、教學能力、事業(yè)心和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能力外,還應具有較高水準的語言能力,既有深厚扎實的語音、語調、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還必須熟練掌握聽、說、讀、寫、譯的教學技能,特別是口語能力。
三、小學英語教師要具備的語音素養(yǎng)
(一)語音理論素養(yǎng)
《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規(guī)定:防止和糾正以教授語音和語法等語言知識為主的做法,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和興趣上。②所以小學英語教師是不能夠在課堂上直接講授語音理論的,但是如果教師本身對這門學科沒有很透徹地理解和掌握的話,又怎么能夠進行教學實踐?怎么能夠教學生念好每一個詞、讀好每一句話呢?所以,對于教學中出現的每一個語言現象,教師應該做到了然于胸。比如:對于有些難發(fā)的元音,長音要足夠長,圓唇音要足夠圓,扁唇音要足夠扁,還要注意雙元音中間的滑流音,等等。教師要利用自己掌握的正確的英語語音理論,給學生做出正確的示范,讓學生看清楚口型、聽清楚發(fā)音,從這兩個方面來模仿,以便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語音基礎。再如發(fā)雙元音時,會有唇形變化,像發(fā)[au]音時,嘴唇是先張大然后縮圓唇且唇稍向前突出。還有輔音,英語中的輔音很容易受到送氣的強弱和用力的大小的影響,這尤其需要教師能夠很準確地給學生做出示范,幫助他們辨別其中容易混淆的或者出問題的音。比如[w]和[v],發(fā)這兩個音的時候都要用力,但是前者是圓唇,后者則是上齒輕觸下唇,略微露出門牙。再比如,由于受到地方音的影響,我國南方地區(qū)的學生易將[l]和[n]搞混,所以就會將life[laif]讀成knife[naif]。另外,很多學習者都知道當定冠詞the置于元音字母開頭的單詞前時,其發(fā)音由[?奩?藜]變音為[?奩i],但是深入學習后就知道,實際上在兩個詞之間還要添加一個[j]音,像是theearth的音就是[?奩ij?謖?藜?蘼θ],intheevening的音就是[in?奩ij?謖i?蘼vni?耷]。這些現象雖然對詞義和使用沒有十分的影響,但是對于學好英語卻是至關重要的。
(二)教學中注意學生節(jié)奏感的培養(yǎng)
我們在說話或朗讀一個句子時會發(fā)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每一句話里所出現的一系列音節(jié)都有輕重、長短、高低、快慢所自然形成的一種有規(guī)律的交替現象。這種現象被稱為節(jié)奏(rhythm)。③
例如:He?謖plays?謖basketball?謖every?謖morning.
123456789
這句話匯總有九個音節(jié),其中第2、3、6、8是重讀音節(jié),其它的是非重讀音節(jié)。朗讀中,重讀音節(jié)要念得長些、重些、慢些,非重讀音節(jié)要念得相對短些、輕些、快些,因此聲音就有響亮清楚的差別,這樣自然形成的奏中輕重、高低、快慢的交替就構成了英語的基本節(jié)奏。
英語是一種節(jié)奏感很強的語言,英美人在說英語的過程中很講究節(jié)奏和韻律。小學英語的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就是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④這種絕對不是只把單個的音或詞準確地念出來,而是要將單個的詞連成句,再順暢流利地表達出來,并進而講求節(jié)奏。
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從小培養(yǎng)他們的節(jié)奏感。英語的語句,總是由節(jié)奏群(rhythmgroup)組成的。節(jié)奏群是指人們在說話或朗誦時把音節(jié)合成一組一組地念出來。這樣一組一組的音節(jié)群就被稱為節(jié)奏群。例如上面的例句就是由四個節(jié)奏群所組成,每個節(jié)奏群里都有一個中讀音節(jié)作為主體。例如,第一個節(jié)奏群he?謖plays中的[pleiz],第二個節(jié)奏群basketball中的[?謖b?藁s],第三個節(jié)奏群every中的[?謖ev],第四個節(jié)奏群morning中的[?謖m?蘅?蘼]。重讀音節(jié)是構成節(jié)奏群的主體和基礎,它跟非重讀音節(jié)是交替出現的,而且重讀音節(jié)之間的時距大致是相等的。英語句子由一個或者幾個節(jié)奏群構成,每個節(jié)奏群的時值相當于音樂中的一個節(jié)拍,教師可以用擊掌或者用尺子敲打桌子等一些體現節(jié)拍的手段,讓學生有節(jié)奏地進行練習。以下是常見的英語句子節(jié)奏類型:
1.?謖dadi-di?謖da(da=重讀音節(jié),di=非重讀音節(jié))
例如:?謖Whatdoyou?謖want?
2.di-?謖dadi-?謖dadi-?謖da
例如:I?謖don?謖tbe?謖lieveyou?謖can.
3.?謖da-di?謖dadi
例如:?謖Canyou?謖doit?
4.di-?謖dadidi
例如:I?謖knowyouwill.
5.di?謖dadi?謖da
例如:I?謖d?謖liketo?謖know.
6.di?謖da?謖dadi
例如:I?謖m?謖so?謖sorry.
7.didi?謖da
例如:Yes,I?謖can.
(三)把握英語語調的變化
人們說任何語言時音高(pitch)都有高、低、升、降的變化,英語也不例外,這種變化,我們稱之為語調(intonation)。雖然語調是由語句的每一個音節(jié)的音高及其變化組合起來表示的,但語調卻是句子的成素,是句子的語音特征。而且語調不是隨心所欲的,人們通常能夠通過語調來判斷說話人的句子是陳述句、疑問句還是感嘆句。教師教學中一定要使用正確的語調,教學生用不同的語調讀字母、讀單詞,這樣才能為讀好句子打下基礎。英語只最常見的語調有三種,分別是降調、升調和降升調。
1.降調指在句子末尾所使用的下降語調,和漢語普通話的第四聲相似。常用在表示意思肯定、語氣果斷的陳述句、特殊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中。其代表符號是“”。例如:
We?謖re?謖late.
?謖What?謖sthe?謖time?
They’ll?謖meetyouatthe?謖station.
2.升調指在句子末尾所使用的上升語調,和漢語普通話的第二聲相似。常用在表示婉轉、禮貌或表示莫中含義:如懷疑、猶豫、不肯定等的句子中;如一般疑問句、祈使句、告別用語、表示友好的特殊疑問句等。其代表符號是“↗”。例如:
?謖MayI?謖comein↗?
I?謖begyour?謖pardon↗?
?謖How?謖oldareyou↗?
3.降升調指在句子末尾所使用的先降后升的合成調,和漢語普通話的第三聲相似。在英語中,說話時如用降調,表示對所敘述的內容比較肯定,但是若說話者突然改變了注意,因而顯得不那么肯定或產生了一些新的想法,給人言猶未盡的感覺時就可以用降升調。其代表符號是“∨”??聪旅孢@三種不同的語調表達出不同的含義。例如:
1)You?謖llbelate.(只是告訴對方你的想法)
2)You?謖llbelate↗.(表示懷疑)
3)You?謖llbelate∨.(必須快走否則來不及)
綜上可以看出,缺少語調的點綴,話語雖然能聽懂,可是卻讓人覺得“食之無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忽視語調的辨義功能,教會學生正確而自然地運用各種語調。尤其是對于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而言,就一定要達到發(fā)音、節(jié)奏、語調自然流暢地結合,才是具備了較高的英語語音素養(yǎng)。
論文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師語音素養(yǎng)
論文摘要:小學英語教師的素養(yǎng)直接關系到英語基礎教育的成效。本文針對如何提高小學英語教師的語音素養(yǎng),從語音理論、節(jié)奏感和語調三方面進行了論述。
注釋:
①《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42,2009,2.
②《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42,2009,2.
③張冠林,孫靜淵.《英語語音語調》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2003:97.
④《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42,2009,2.
參考文獻:
[1]JackC.Richards,JohnPlatt,HeidiPlatt.LongmanDictionaryofLanguageTeaching&AppliedLingustics[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AlanCruttenden.Gimson’sPronunciationofEnglish[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EdwardArnold(Publishers)Limited.2001.
(一)現狀分析
根據調查問卷與訪談,本區(qū)域的教師信息素養(yǎng)培訓課程現狀如下:
1.從區(qū)域情況來看我區(qū)共有13所幼兒園,12所小學,16所中學(包括九年一貫制及完中),一線教師2900多名。區(qū)教育局一直把教育人才的建設作為夯實教育基礎的基石,依據現代化國際城區(qū)的戰(zhàn)略定位,遵循教育人才成長規(guī)律,為人才資源的培養(yǎng)構筑了良好的政策平臺和發(fā)展氛圍。區(qū)教育學院作為區(qū)域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業(yè)務機構,開發(fā)了一系列的教師培訓項目,教師信息素養(yǎng)培訓課程即屬于該系列項目之一。同時我區(qū)也一直積極推進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不斷完善設備和技術,“十五”期間對我區(qū)中小幼教師的計算機技術作了普及培訓,“十一五”期間作了信息技術培訓與學科整合培訓,“十二五”期間作了教師信息素養(yǎng)培訓,大力倡導教學手段的改革,在各學科的教學中融入現代教育技術,使學校的教學逐步走上現代化的軌道。
2.從參訓教師角度來看教師普遍認同信息網絡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徑,其中很大一部分教師希望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能夠充分利用各校先進的教學設備,運用信息網絡技術與學科整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從以往的培訓來看培訓過程中也存在著以下的問題:教師原有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基礎不同;不同學段、學科、教齡的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需求不同;培訓模式目前仍然大多沿襲著“教師講—學員練—考試”的傳統(tǒng)模式;學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能調動;師生、生生之間的課堂交互難以開展,很難形成很好的研修氛圍;學員在培訓中的主體地位難以體現,無法實現個性化教學等。
4.從培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來看以往學員參加完培訓后,由于工作繁忙而無暇深入實踐培訓成果等各方面原因,其學習活動也就隨之結束,其信息素養(yǎng)沒有得到持續(xù)的發(fā)展。教師是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只有教師具備了相關的信息素養(yǎng),才談得上把信息技術應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學中。教育信息化對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回顧前面提到的教師使用信息技術以及接受培訓的現狀卻是:教師要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而自己卻在接受應試教育。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信息素養(yǎng)培訓課的學員是來自本區(qū)域中小幼的學科教師。教師不同于一般的學習者,他們有更豐富的經驗與知識,他們有著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意愿,具有更多樣性的學習特點,這對他們的學習有著較大的影響。混合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具備了多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在教師信息素養(yǎng)培訓中根據教師學習所具有的特性及其鮮明的個體差異,運用混合學習模式,創(chuàng)建基于網絡的個性化、開放性的多元教學環(huán)境,設計教育教學活動,組織學員在培訓中進行協(xié)作學習,不僅能達成教學目標,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分層教學滿足學員的個性化需求,有效提高學員的信息素養(yǎng)及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內容設計
混合學習是“在線學習和面授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因此,要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分解設計:什么內容通過面授,什么內容在線學習,面授內容與在線學習內容的比例設置及相互之間如何銜接,這些對于課程的順利實施都是非常重要的。結合筆者的區(qū)級課題“區(qū)域教師信息素養(yǎng)培訓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研究”的研究成果,課程的內容主要為以下三個模塊:教育信息化新趨勢、教育技術技能和教育信息化推進下的課堂教學?!敖逃畔⒒纶厔荨蹦K以網絡教學為主;“教育技術技能”模塊以面對面教學為主;“教育信息化推進下的課堂教學”模塊,面授與網絡教學各占一半。在個模塊中并不是僅采用一種教學模式,整個教學由始至終都是以面授和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貫穿的,區(qū)別僅在于哪種方式占的比重較大。在課程實施時,這些比重也會根據學習者的前期分析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
(四)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在一定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人際協(xié)作活動以及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的四大要素。隨著Web2.0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各類社會性軟件(SocialSoftware)應運而生,其中許多都具備創(chuàng)建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的功能。因此,筆者從教師的學習特點出發(fā),根據社會性軟件的不同功能,篩選出部分,構建基于社會性軟件的多元教學環(huán)境。運用問卷星進行培訓前期、中期的調查問卷及培訓結束后的反饋問卷;QQ群視頻運用于在線講授及互動;微信公眾平臺用于教學資源的及學員學習反饋;QQ群作為協(xié)作學習、交流的平臺;等等。雖然各個社會性軟件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但是它們之間的界限并不是非常明確的。同時使用多種社會性軟件也有可能會造成學員學習時由于工具太多而不知道應該使用哪個的局面,故筆者使用新浪博客作為整個混合式教學的資源整合平臺。學員的學習是不斷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因此學員在多元學習環(huán)境中也可按需選擇學習工具與資源。
二、案例實施與分析———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現場觀摩1
(一)案例設計
“教育信息化推進下的課堂教學”模塊中,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現場觀摩一直是學員非常歡迎的活動。以往常常采取帶學員到某個學校,現場觀摩一節(jié)課,然后聽講課教師說課,再進行現場研討這種傳統(tǒng)形式。采用基于混合學習模式后,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現場觀摩1”活動中,改成借助QQ群視頻開展基于網絡的觀摩活動。案例實施步驟一:自主學習,內容引入。學員事先閱讀微信公眾平臺“教育能見度”第70期介紹的“未來@已來”項目組在楊浦區(qū)六一小學舉行的第二場系列活動的相關信息。步驟二:QQ群視頻,網絡授課。通過QQ群視頻功能,向學員介紹“未來@已來”項目的相關情況、所做的研究。
(二)案例小結
Singh&Reed提出混合學習的三維分類方法:教學媒體的混合、學習模式的混合和學習內容的混合。在本案例中筆者使用了微信公眾平臺、QQ群視頻、網絡硬盤以及問卷星網上調查問卷等多種媒體。學習模式有學員自主研習、網絡視頻授課、自主探究學習、小組研討等模式。學習內容包括項目的相關介紹、課堂實錄片段學習、相關主題小組研討等。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現場觀摩一直是學員非常歡迎的內容。以往常常采取帶學員到某個學校,現場觀摩一節(jié)課,然后聽講課教師說課,再進行現場研討這種傳統(tǒng)形式。采用基于混合學習模式后,學員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的自主研習,在觀摩前就對整個活動有了大致的了解;通過QQ群視頻,教師將課堂觀摩切割成幾個模塊,在教師引導下學員進行有針對性的觀摩;課堂實錄觀摩結束后,學員通過網絡硬盤上的相關資源進行拓展探究;最后組織學員進行有主題的小組研討。學員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積極性非常高,與傳統(tǒng)方式相比更能激發(fā)學員的深層次思考。
三、總結與反思
人文學科教師素養(yǎng)知識技能職業(yè)道德
一、音樂學科之人文教育本質
科爾伯特曾說:“一個國家是否偉大,并不取決于它的疆域大小,而是取決于它的人民的品格。”人民的品格如何獲得?學校教育是主要渠道。那么,學校教育之品格獲得又通過何種途徑實現?當然是各學科課程。其中人文學科對人品格的獲得應該承擔幾乎全部的任務,“因為人文學科的貢獻主要在于‘以獨特的方式提高人的價值判斷意識’,在于‘以一種知識和教育領域所沒有的真誠態(tài)度’來接納價值觀念?!雹俣茖W學科從整體上很少談論人生的目的、情感、意義等與人的品格緊密相關的東西,因此,以審美為基礎的人文學科之藝術學科在其中必應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而音樂學科必定成為人文教育中堅,為國人品格的獲得與培養(yǎng)發(fā)揮其獨特效用。
筆者從人文學科角度、通過對人文學科教育本質的論述,意在闡釋音樂學科的人文學科的概念內核和音樂教育的人文教育本質,強調音樂學科的重要性。
二、音樂教師素養(yǎng)構成
如上所述,音樂教學實施者——音樂教師的素養(yǎng)就顯得尤為突出與重要,因為首先教師的職業(yè)就是以人格再造人格,教師是人的品格的直接影響者、塑造者。正所謂: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其次,因為音樂教師是整個音樂教學活動的直接策劃者、實施者、參與者,因此音樂教師素質高低直接關乎音樂教育質量好壞。音樂教育的成敗關鍵在音樂教師,音樂教師優(yōu)劣關鍵在教師素養(yǎng)。
(一)知識技能素養(yǎng)
1.音樂專業(yè)素養(yǎng)
音樂專業(yè)素養(yǎng)是指音樂教師必須具有的直接服務于音樂教學的音樂專業(yè)技能、理論及音樂文化知識。筆者稱之為基礎素養(yǎng)。
教師音樂專業(yè)素養(yǎng)包含:歌唱教學技能、鋼琴彈奏技能、合唱指揮技能、作曲技法技能、音樂理論知識、音樂史論類知識。歌唱教學技能是指音樂演唱能力和水平,基本要求包括:良好的樂感、恰當的情感表達、科學的歌唱方法等。鋼琴彈奏技能指教師的鋼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基本要求:正確的觸鍵、恰當的情感處理、一定的手指技巧。合唱指揮技能是指音樂教師的專業(yè)合唱與指揮能力,包括:正確的合唱聲音概念、作品的正確把握處理、基本指揮技術以及組織排練能力等。作曲技能指音樂創(chuàng)作方法與作曲理論知識。音樂專業(yè)技能理論知識指音樂專業(yè)知識,包括:曲式與和聲、基本樂理、視唱和練耳、樂器知識(除通用樂器外,還要了解其他民族樂器,以及電子樂器)。音樂史論類知識指基本音樂歷史知識和相關文化知識,包括:中西方音樂史、音樂美學、中外民族民間音樂、通俗音樂等。
上述諸多音樂素養(yǎng)集中體現為音樂教師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音樂聽力,即音樂辨別或鑒別能力。這種能力既是音樂教師綜合音樂能力的反映,也是具體教學過程所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學生的演奏、演唱,還是為學生進行各種演示,向學生提出要求,做出指導,以及逐漸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聲音概念和自學能力,包括音樂欣賞,無一不與音樂聽力密切相關。因此,音樂聽力是衡量音樂教師音樂素質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
2.藝術知識技能與其他學科知識素養(yǎng)
藝術技能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素養(yǎng)是音樂教師完成音樂教學應該掌握的除音樂專業(yè)素養(yǎng)之外的其他藝術門類,其他學科技能知識等。筆者稱之為必要素養(yǎng)。
新課標提倡學科綜合。音樂學科綜合課程之“綜合”應該包含兩個層面的綜合:一是音樂學科與姊妹藝術學科的綜合;二是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就是說音樂是其他藝術所必需的,藝術是非藝術學科所必需的。因此我們必須結束音樂教育的“孤立”狀態(tài),我們必須建立“大課程”觀念,必須把“音樂”放入“整個藝術”中來考慮。
“美國學校藝術教育第一套在政府干預下,包括有四門藝術課程的綱領性文件——《藝術教育國家標準》這樣表述:藝術教育是一個有序的包括音樂、視覺藝術、舞蹈、戲劇四門藝術學科的教育”,②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藝術教育結構與內容。這就要求音樂教師素質的復合型,要求音樂教師知識文化的多元性。依據《藝術教育國家標準》,音樂教師的藝術素養(yǎng)應包含:基本舞蹈技能與其相關舞蹈知識及一定舞蹈編導能力,簡單美術技法(素描、色彩等)與相關美術知識,簡單戲劇表演能力與相關戲劇知識。
除此之外,音樂教師還應具有一些其他學科知識素養(yǎng)。如一定文學知識與良好的文辭能力、基礎哲學、美學及歷史知識等。
3.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
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是音樂教師完成音樂課程教學必須具備的教學技能。筆者稱之為工具素養(yǎng)。包括三方面內容:
1.音樂課教學技能。包含:全面掌握和運用音樂專業(yè)知識技能(包括其他藝術知識技能)的能力,簡單樂器教學技能,音樂欣賞教學能力,創(chuàng)造性音樂活動教學能力,課外活動的組織能力。這里筆者特別提及一下創(chuàng)造性音樂活動教學能力,因為音樂教育之創(chuàng)造性已經是國際現代音樂教育的集中趨向,也是“新課標”之突出要求。創(chuàng)造性音樂教育重視音樂教育空間的拓展。美國著名音樂教育家雷默認為,21世紀的學校音樂教育,除了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表演機會,更應該滿足絕大多數人音樂體驗的需求。他建議21世紀的音樂教育內容應拓寬更多的表演機會,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作為一種音樂創(chuàng)造方式的即興演奏方面?!袄啄J為,我們受音符束縛的表演文化已經導致思維方式的萎縮和衰退。表演者一旦離開樂譜,表演音樂就會癱瘓和麻痹。我們不能回到一種非記譜的音樂文化,但我們一定可以在普通音樂和表演方面為我們的學生展現各種通過即興在表演中獲得的各種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愉悅。過去的音樂教育傾向于過多地定位在‘演奏正確的音’上。因此必須充分利用機會來指導所有的孩子作曲,因為作曲是一種音樂思維和認知的真正的基本方式。”③
“美國DBME以學科為基礎的音樂教育模式,倡導從創(chuàng)作、美學、歷史、評論的角度來學習音樂。其中創(chuàng)作包括即興表演、作曲和表演?!雹苡纱丝梢?,音樂教師在創(chuàng)造性音樂教學能力方面至少應具備表演(包括即興表演)與作曲兩項素質。
2.一般教育教學技能。內容為:分析教材組織教材的能力,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準確判斷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導學生的能力,現代化教學技能。
3.普通教育教學知識。包括:心理學知識,教育學知識,教學法與教學論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還包括學生身心發(fā)展、學生個體差異及對學生學習客觀正確評價方面的知識。教學法知識包括普通教學法和音樂教學法知識。教學論知識包含教育、教學論、音樂教學論知識等。
4.治學與研究能力
治學與研究能力內容廣泛,包括音樂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自我學習研究能力、經驗交流觀摩能力以及教師教育合作能力等。教師治學研究能力非常重要,它間接影響音樂教師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到音樂教師知識技能的提高和完善。比如建立科學的音樂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習新的音樂教育模式,學習先進的音樂教學手段等,都依靠于治學與研究能力。
加里寧指出:教師一方面要貢獻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綿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學中吸收一切優(yōu)秀的東西,然后再把這些優(yōu)秀的東西獻給學生。其樸素的言語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中國近代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以教人者教己”“教學做合一”。前輩的教育思想今天仍然適用。當前,教師要做研究型教育者(筆者稱之為教師學者化),已是中國教育大勢之趨,這勢必要求教師學習研究能力的提高。所以,治學與研究能力是音樂教師必須努力之處。同時,音樂教師要明確終身學習的意識,因為我們身處在一個知識時代、信息時代,知識的淘汰與更新日新月異。
(二)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
道德是什么?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道者,路;德者,得也;惪(德)外得于人,內得于己。在道與德的關系上,古人稱:“行道,有得于心,謂之德”。行“道”,“內得于己,外得于人”,稱為“德”。可見,“‘道’具有客觀性,是外在對人的客觀要求?!隆瘎t具有主觀性,是人內心獲得的信念、意識和品質等?!馈恰隆那疤幔隆恰馈膬然??!雹?/p>
可見,道德應是外在行為規(guī)范與內在意識、品性的統(tǒng)一。因此對于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簡稱師德),我們應注重教師“內化”的道德,而不是客觀的規(guī)范、原則。我們不能把師德僅僅訴諸于條例與規(guī)定。對師德的重視由來已久,漢代教育思想家董仲舒強調:“興太學,置明師,以養(yǎng)天下之士”。他提出:“善為師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吾取之”。他明確指出:“善為師”的必要條件首先是“既美其道,有慎其行”的師德。這“美道慎行”充分表明董仲舒對教師道德的高度重視并要求以身作則的意義。師德的內涵主要包括:
1.敬業(yè)與奉獻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師——財富蘊藏其中》中指出:“人們要求教師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職業(yè)精神和獻身精神?!惫P者認為,敬業(yè)與奉獻是師德之首。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心中有愛。這是因為學校教育作為培養(yǎng)人的活動,其活動基礎是愛,愛是成功教育的基礎。所以愛心是教師敬業(yè)奉獻精神之基礎,是最重要的師德素質之內因。這種愛表現為對教學工作的愛和對教育對象的愛。教師內心的愛外化為愛崗敬業(yè)之實際體現,樂教勤業(yè)之實踐行為。盧梭曾說:“有些職業(yè)是這樣的高尚,以致一個人如果只為了金錢而從事這些職業(yè)的話,就不能不說它是不配這些職業(yè)的;軍人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yè),教師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yè)?!?/p>
筆者認為,當代教師真的需要一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追求。再則說,教育本身追根溯源就是無名無利、清白之事。
2.修養(yǎng)與言行
筆者認為修養(yǎng)與言行是教師“道行”之表現,是教育者知識水準、人格修為、思想水平、文化素養(yǎng)之融合。而如是之修養(yǎng)綜合外化為教師言行,教師個人之范行,言行是修養(yǎng)的體現和反映。兩者既獨立又聯(lián)系。教師修養(yǎng)與言行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學生,而這種影響對學生內心影響更深入、更久遠。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苯處熤扌袑W生的影響十分深遠。烏申斯基說: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所以音樂教師應努力在修養(yǎng)、言行方面多做文章,努力實現自身修為的提升。當然,人的修養(yǎng)需要一生來完成。音樂教師的個人修養(yǎng)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音樂教師用一生來譜寫。但關鍵是我們要去做,因為:“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鼻疤K聯(lián)現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告誡教師。
總之,師德是教育之車輪,教師之羽翼;師德是教育教學之保障。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就是教人做好人,教人做好國民,這要靠教師的德行、教師的學識、教師的才能、教師的高尚人格。
結語
音樂學科作為人文學科理念以及音樂教育教學“學科綜合”之思想,要求音樂教師素養(yǎng)多元性,筆者概括為知識技能素養(yǎng)與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知識技能素養(yǎng)涵蓋音樂技能知識、藝術與其他學科技能知識、教育教學知識技能及治學與研究能力;師德素養(yǎng)包括敬業(yè)與奉獻、修養(yǎng)與言行兩方面。這些技術與非技術因素對音樂教師都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什么人。音樂教學首先與音樂教師專業(yè)水平緊密聯(lián)系,但教育質量好壞最終決定于師德水準高低。綜上所述,做一名音樂教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同時做一名音樂教師又是非常榮尚的。正如盧那卡爾斯基所說:“教師是博學多才的,并且是國家中最可愛的人……沒有任何一種職業(yè)像教師那樣對人提出那么高的要求。教師應該使自己成為人們的典范?!?/p>
注釋:
①列維·史密斯著,王柯平譯.藝術教育:批評的必要性.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0.第247頁.
②③④戴定澄著.音樂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⑤趙宏義,于秀華著.新時期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9.第3頁.
參考文獻:
所謂勝任力,是一種行為特征,是在特定活動中表現優(yōu)異者與表現普通者區(qū)分開來的個人內在的、深層次的特征??梢允侵R、認知或行為技能,也可以是動機、特質、態(tài)度或價值觀。對勝任力最早展開研究的是“管理科學之父”泰勒(Taylor),當時他對“科學管理”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麥克蘭德主張用勝任力測試代替?zhèn)鹘y(tǒng)的智力和能力傾向測試,他發(fā)表的《測量勝任力而非智力》掀起了人們對勝任力研究的熱潮,自此以后,研究者對勝任力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且逐漸將研究拓展到教育領域。對幼兒教師而言,勝任力強意味著教師可以為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環(huán)境,為幼兒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羅伯特•加涅曾說:“學習是人的傾向或能力的變化,這種變化能夠保持且不能單純歸因于生長過程。”對幼兒語言學習過程的研究也表明,幼兒語言的習得與發(fā)展和成人的語言有著極大的關系。幼兒語言學習環(huán)境包括:學校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而上述環(huán)境中學校環(huán)境最為重要。學校語言環(huán)境包括教師的語言示范、寬松自由的氣氛、教師參與指導的熱情以及對學生語言行為持有的態(tài)度等。諸多因素中,首要的是教師的示范,如果缺乏良好的語言示范效應,幼兒的語言不能得到系統(tǒng)的、較好的、積極的發(fā)展。鑒于幼兒教師語言素養(yǎng)的特殊重要性和顯性突出影響,教師要用正確、規(guī)范、生動的語言,為幼兒的語言學習樹立榜樣,從而促進幼兒能夠習得良好的語言素養(yǎng)和身心的和諧發(fā)展。筆者以為,勝任力強的幼兒教師其語言素養(yǎng)表現出如下特點:
(一)語音方面
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晰幼兒教師職業(yè)語言是標準的普通話,為了提高勝任力,幼兒教師應做到語音準確、吐字清晰。首先,我國普通話還未全面普及,部分地區(qū)普通話推廣程度較低;其次,幼兒自身發(fā)音器官還不成熟,吐字不清,發(fā)音不準的狀況時有發(fā)生;再次,幼兒有意注意較弱,傾聽他人說話時注意力不夠集中。因此,教師的表達不能出現口齒不清、語音含混等現象,而要語音標準,語言規(guī)范。教師既要用正確的發(fā)音給幼兒作出示范,還要引導幼兒注意區(qū)別發(fā)音相似的讀音和容易混淆的發(fā)音,如平舌音z、c、s和翹舌音Rh、ch、sh,f和h,n和l,韻母中的前、后鼻韻母等。這些如果不引導幼兒加以區(qū)分,幼兒一旦形成錯誤的習慣,將會對其終身語言產生影響。
(二)詞匯方面
生動淺顯,簡練易懂幼兒生活經驗有限,詞匯比較貧乏,具體交談過程中,詞不達意現象、用錯詞語現象時有發(fā)生,教師應用正確的語言給孩子做示范。但是如果幼兒教師對自身語言素養(yǎng)和語言表述習慣不加以重視,語言表述方面存在漏洞,其負面的影響就會非常明顯。因此,作為一名幼兒園的教師一定要重視語言修煉,努力克服語言缺點,為幼兒的語言學習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另外,由于幼兒處在特殊的學習階段,她們掌握的詞匯較少,不同年齡、不同個性幼兒的個體化差異較為明顯,因此對幼兒說話要盡量簡單、具體,交流時,要多用單句、短句,要高度重視兒童的個體差異,同幼兒的交際口語盡量兒童化、淺顯化、形象化、生活化。
(三)語法方面
語句完整,語言規(guī)范語法是構詞成句的規(guī)則。由于交際閱歷少,幼兒本身對語句的把握很多時候不夠準確,類似單詞句、電報句及其他缺少成分的不完整句出現的頻率較高,老師要注意傾聽幼兒談話,要用規(guī)范的語句做出示范,說話時語音要標準,語句要通順,組詞或造句要符合語法規(guī)范和要求。還要從交際效果入手,讓幼兒意識到完整、規(guī)范化語言的重要作用,引導孩子說完整的話,表達正確的意思,提高語言的交際功能。
(四)語用方面
文明有禮,和藹自然對于幼兒教師而言,耐心、愛心、恒心是衡量其勝任力高低程度的重要指標。勝任力高的教師,她們在語言交流時表現出較好的耐心、愛心、恒心。她們在語言中融入了濃濃的關愛,她們對幼兒體貼、關愛有加,每句話都給人以春風拂面的感覺,她們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真誠地對待每個兒童,把幼兒當作自己的朋友,甚或是自己的孩子,說話的內容能夠吸引兒童的興趣,語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均能適應兒童的接受范圍,說話時態(tài)度和藹可親,上述表現使教師的教育更具吸引力。
二、幼兒教師語言素養(yǎng)提升路徑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笨梢?,優(yōu)秀教師的魅力在語言方面的表現是能夠化抽象為具體,化腐朽為神奇,能夠春風化雨、滋潤心靈。但在現實中,幼兒教師間語言素養(yǎng)差距較大,公立學校經過招聘選拔的教師總體語言素養(yǎng)尚好,但部分臨時雇傭的教師語言問題較為嚴重,比如發(fā)音不夠標準、語言不夠規(guī)范;師生交流、家校互動時語言平淡,語病頻出,不能做到感情豐富、內容充實。幼兒教師應如何提高語言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言的溝通交際、感人育人作用,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呢?
(一)加強學習,夯實理論
根基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fā)出知識的溪流?!庇纱丝梢姡鳛橛變航處煶龖邆淞己玫恼Z言基本功和文化修養(yǎng)等基本素質外,還必須對自身的定位尤其是自身的語言可能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有準確的把握。為了提高勝任力,教師除了要不斷學習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語言表達能力外,還應學習語言學理論的基礎知識,如《教師言語表達》《語言學概論》等理論書籍。只有有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并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語言表達上才能駕輕就熟,游刃有余。
(二)擴大閱讀,豐富文化
底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詩詞歌賦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經過歷史淘汰與積淀的經典篇章集思想美、語言美、藝術美于一體。教師要博覽群書,因為它們可以幫助教師感受豐富優(yōu)美的語言,還可以提高教師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yǎng)。對于優(yōu)秀篇章,幼兒教師可以示范朗誦,朗誦前邀請其他老師對語言表達技巧進行剖析,共同探討,把握要點。朗誦時可選擇合適曲目配樂,在優(yōu)美的氛圍中,老師的誦讀不知不覺地訓練了自己的發(fā)音技巧,豐富了詞匯,也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審美感受與語言熏陶。
(三)注重情感,美化生活
語言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由許多環(huán)節(jié)組成,老師可從日常生活語言表達效果的提升方面來提高自己的勝任力。在園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均有不同的要求,教師可用準確、生動、充滿生活樂趣的話語,對日常生活中不同生活場合提出明確的要求。如早操之前,教師要對幼兒隊伍進行整理,老師可以說:“小朋友,橫的一條線,豎的一條線,我們都在線上站?!蔽缢瘯r,教師可以說:“小肚皮,吃飽飽,小腳丫,跑累了,小眼睛,要睡覺?!鄙w被子時,教師可以說:“小眼睛,閉起來,小被子,拉過來,小手小腳藏起來?!边@些語言簡單明了、便于理解,不僅能讓幼兒明白該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能讓幼兒樂意去做,這樣基本上可以讓孩子很容易理解該如何做事,也能實現老師的教育目的,對于促進幼兒的身心和諧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
(四)優(yōu)化策略,錘煉溝通
語言有效的溝通是對孩子進行有效教育的必要條件。我國著名的學前教育奠基人陳鶴琴先生告訴我們:“小孩子是喜歡稱贊的,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聽好話?!苯處煹墓膭顚τ變簛碚f是一種巨大的力量,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極為有利。因此,對幼兒實施教育時應當以激勵為主。但現代教育實踐表明,成功的孩子應該是鼓勵+批評的模式。由此可見,幼兒教師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堅持正面引導與激勵的原則,但也要客觀指出孩子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幫助孩子自信、健康、正確地成長。勝任力強的教師,無疑是能夠藝術性運用語言對幼兒展開評價和引導的老師。
(五)加強內省,創(chuàng)新教學
語言語言是知識的載體,是文化的傳承。教師語言能力的高低對于教學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反思和創(chuàng)新,在提高語言能力方面下工夫,才能提高教學能力。首先,注重內省。學而不思則罔,教若不思同樣也罔。現在的幼兒同以往相比,差別十分明顯,教師不能僅憑過去的經驗,想當然地與幼兒進行交往溝通,必須牢記“經驗+反思=成功”模式,通過不斷反思生成新的理念、新的認識進而構建新的教法,為高效教學夯實基礎。其次,注重創(chuàng)新。幼兒教師的工作重復性較強,但老師不能僅是簡單的重復,要更具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工作,要努力“從同中找出不同”,“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應注重積累語言材料,建設語言倉庫,貯藏豐富的資料,使語言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三、結語
所有師范畢業(yè)的學生都聽過這句話:“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痹谡麄€社會上,每一個人的眼中,也都覺得教師應該是學生的榜樣。既然要做榜樣,當然要有值得學生信服的地方,而人與人之間相處,第一印象又是最為重要的,教師給學生的第一印象當然體現在他所具備的專業(yè)技術素養(yǎng)上。技術素養(yǎng)是教師的門面,雖然細小卻很重要。
1.普通話
因為人口流動的關系,現在的學校中往往有不少來自外地的學生,作為教師,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就是必備的重要條件之一。當然,作為語文教師,僅僅流利的普通話顯然是不夠的,還應注意能有感情地朗讀各種類型的課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好的范讀能成為溝通教師與學生思想交流的橋梁;而且,教師自己范讀也能更多地獲得學生的信任與欣賞。學好普通話對語文教師極其重要。
2.書法
作為教師,一手漂亮的粉筆字與鋼筆字也絕對是必不可少的。字是一個人的門面,學生看教師也是首先看到教師的字,尤其作為語文教師,如果寫得一手漂亮的粉筆字,學生就會多崇拜你三分,聽課的效率也會提高;如果能在學生的作文本上留下一手漂亮的評語,馬上就能俘獲學生的心,你對他作文的評價也一下子具有了更高的說服力。當然,教師其他工作的開展也會變得順利很多。另外,教師好的書法能力也可以在無形中影響學生寫出一手漂亮的字來,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工作都有好處。
3.儀容儀態(tài)
教師是一份人對人的工作,教師的精神面貌直接影響著學生。我們經常對學生強調儀容儀態(tài),其實教師的儀容儀態(tài)就是最好的教科書。通過教師的儀容儀態(tài)可以告訴學生,不是穿得好就是儀態(tài)好,穿著大方、舉止得體才是關鍵,另外,親切的笑容,禮貌的言語也能給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加分。給別人一份好心情,自己才會有更好的心情,因此,作為教師就應該每天笑對人生,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這些,都是作為教師最基本的素養(yǎng),有了這些,教師才能穩(wěn)穩(wěn)地站在講臺上充當學生的引路人,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
二、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
教師的勞動是一項復雜又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要成功地完成教學任務,首先要精通所教學科的專業(yè)知識,對自己所教學科的全部內容有深入的了解。“資之深,則左右逢源”。在和學生長時間的接觸過程中,淵博的知識才能為你換得學生長期的信任票。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從傳統(tǒng)的知識觀來說,有字、詞、句、篇、語法、修辭、邏輯、文學常識等;從現代知識觀來說,則包括言語知識和言語行為知識。統(tǒng)而言之,語文教師的語文知識素養(yǎng)主要體現在語言學、文字學、文章學、文藝學等多個方面。
(1)語言學??
學習語言學概論,可以了解語言的本質、結構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了解語言與社會以及其它學科的關系,了解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及其最新成果,了解語言學的發(fā)展趨勢。懂得普通語音學,熟悉漢語的聲、韻、調,掌握漢語拼音方案和普通話語音系統(tǒng);了解語義學和詞匯學的基本原理,通悉語義和語境的關系,掌握詞的構成和組合規(guī)則,明確詞的基本意義與引申意義、比喻意義之間的關系,熟知辨析詞義的方法,把握詞語的感彩,熟悉詞匯的發(fā)展變化。學習古代漢語,具有較為系統(tǒng)的古漢語基礎知識。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熟悉古今詞義的變化,了解古漢語的句型結構,熟悉古代重要辭書的查檢方法。語言學是作為語文教師要掌握的基礎。
(2)文字學?
學習文字學,把握文字的性質和作用,熟知文字的起源和發(fā)展規(guī)律,了解一般文字的基本原理。尤其要學好漢字學,了解漢字的起源和發(fā)展,掌握漢字的音、形、義的構成,熟悉漢字的筆畫、筆順與各種結構,掌握規(guī)范漢字,掌握查檢漢字的各種方法,掌握識字法、正字法和寫字法。另外,要明確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掌握好文字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做到準確無誤。
(3)文章學?
學習文章學,首先要了解文章學的基本理論,掌握文章本身的構成規(guī)律,熟悉文章的主旨、結構、表達方式等要素,了解它的內部聯(lián)系。學習閱讀學,研究文章的閱讀、分析和鑒賞。掌握各種實用文章的閱讀方法,熟悉各種閱讀方式、明確各種閱讀方式的目的要求,研究閱讀的反應過程和訓練方式,懂得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學習寫作學,掌握寫作的基本理論及常用文體知識,對內容與形式、素材與題材、思想與思路、語言與文風等有深刻的理解,能對中學生的寫作起到切實而有效的指導。作為語文教師能寫好下水作文,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
(4)文藝學
學習文藝學,了解文藝學的基本理論,掌握文學作品的結構規(guī)律,學習中外文學史,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的基本內容,熟悉各個時期主要的作家與作品,涉獵世界文學寶庫,對馳名中外的作家作品特色有所了解,熟悉常見的作品。學習美學,懂得一些美學知識,懂得結合語文教材的特點進行審美教育。懂得一點文藝和文藝批評的基本理論,提高對文學作品、藝術作品的分析與鑒賞能力,還應對電影、電視、戲劇、曲藝、音樂、美術知識也有所涉獵。一個知識淵博的語文教師能更多地博得學生的好感。
具有了上面的這些知識,教師站在講臺上才更有底氣了,在教學過程中時刻做到能和學生共同進退,就必須不斷地鞏固和提升以上的這些知識。
三、專業(yè)情感素養(yǎng)
教師又是一份情感投資的職業(yè),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學生,只要你能放下身段,真正地關心愛護他們,總會有所回報。作為教師,愛心、耐心、寬容心都是必不可少的。
(1)愛心
每一個學生都是祖國未來的花朵,需要我們教師用愛心來澆灌。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边@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范。所有學生,無論是智商高的還是智商低的,無論是家庭條件好的還是家庭條件差的,無論是安靜聽話還是調皮搗蛋的,都十分需要教師的愛。教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梢院敛豢鋸埖卣f,愛心是作為教師最首要的條件。記得以前有位老教師對筆者說過:“一個有愛心的教師,就是一位受所有學生喜歡的好教師,你一定要成為這樣一個教師?!?/p>
(2)耐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經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難纏的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有足夠的耐心,開導和疏通學生的心理障礙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問題。另外,對于后進生來說,耐心也極其重要。耐心等待,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一個學生在學習上后進了,是因為以前的學習問題如雪球越滾越大,日積月累形成的,那么“化雪”過程當然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有些學生很喜歡找語文教師談心,因為覺得語文教師細膩,這時,你就絕不能辜負學生對你的期望,要耐心地為他們解決困難,他們才會更加信任你。
(3)寬容心
現在的孩子個性很強,做錯事、走錯路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一味的指責批評不僅不能制止他們,有時反而會使事情越發(fā)糟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筆者過去就曾遇到過這樣的學生,批評會使他們封閉自我,而封閉了的心靈是很難再次敞開的。所以,我們要小心地呵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寬容地對待他們,對待他們所犯的錯誤,這樣才會更有利于每個學生的成長。學生也是有感情的,你的寬容或許更能激發(fā)學生改正錯誤、積極向上的決心,這也能說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吧!
總而言之,做一個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語文教師,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的是我們長期踏實的努力!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教師要不斷充實自我,提高自身素質,讓學生對你產生信任感,教師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關鍵詞:媒介素養(yǎng)教育;教師媒介素養(yǎng);構建
隨著廣播、電視、計算機等大眾傳媒的大量應用,社會對媒介功能有了新的認識,對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觀點也隨之發(fā)生根本轉變。我們學校更處在信息化浪潮的前沿,學校教師要正確批判對待各種媒介。對教師進行媒介素養(yǎng)教育,對于學校的人才建設,對于教師自成修養(yǎng)的提高顯得尤為重要。
一、教師要正確理解媒介素養(yǎng)的內涵
媒介素養(yǎng)是指人們對大眾傳播的認識、利用和參與方面的素養(yǎng)。媒介素養(yǎng)教育從字面來看,就是對傳媒人進行媒介素養(yǎng)方面的教育。其中傳媒人的媒介素養(yǎng)直接關系到大眾傳媒能否壘面發(fā)揮積極作用,同時也對其他人的媒介素養(yǎng)也有“言傳身教”的影響。在信息時代,媒介素養(yǎng)教育(MediaLiteracyEducation),就是要正確理解、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教育,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評能力,使其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fā)展。教師作為傳媒人,要對信息社會里各種媒介作充分的認識,能結合所教授的內容,合理組織各種媒體;同時要教育學生對信息的識別、獲取、分析、評估、傳播等信息活動方面持正確的態(tài)度。
(一)教師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對象是教師
在信息社會,每個人學習活動的中心和獲得世界信息的主要途徑是通過使用媒介;每個人對于外部世界的多數觀察和體驗,也是通過媒介獲得的。教師作為學校的支柱力量,更不例外。在學校教學課堂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教師在課堂中采用媒介傳授知識,但是媒介僅僅被教師看作是信息的傳輸系統(tǒng),只是作為一種裝飾物,被教師僅僅通過媒介進行教學,僅僅是把媒介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因此,鑒于使用教師作用媒介有許多不合理性,所以要加強對教師進行媒介素養(yǎng)教育。
(二)教師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任務是幫助教師對媒介和及其攜帶信息的獨立思考與批判能力
教師具有媒介素養(yǎng),才能正確使用媒體,才能正確認識和判斷媒體及其所傳播的信息能否有效地對媒體施加影響,才有可能把批判媒體的想法轉化為行動。另外媒介素養(yǎng)教育可以幫助教師成為媒介的主動使用者,而不只是被動的接受者。
因此逐漸培養(yǎng)教師對媒介和及其攜帶信息的獨立思考與批判能力是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重點任務。
(三)教師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更好有效培養(yǎng)學生
在教育環(huán)境中,媒介素養(yǎng)并不是簡單地掌握理解媒介的知識和使用的技巧,教師的媒介素養(yǎng)的概念還必須與學生所在的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教師的媒介素養(yǎng)對學生而言,是批判性媒介免疫教育。對于誘惑性媒介,如網吧,抗拒性批判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精神損害。對教師來說,這個時候不是想方設法去控制學生使用媒介的思想,而是想方設法啟發(fā)學生正確使用媒介。另外對媒介的消極影響,不是想方設法壓制它,而是想方設法轉變它。媒介本身已經完全融人日常生活,構成了社會文化中無法割裂的組成部分,對學生進行單純的抗拒式的媒介素養(yǎng)培養(yǎng)開始力不從心。媒介憑借信息,影響學生的思想、態(tài)度和行為,媒介素養(yǎng)教育中的教師作為促進者,引導學生對大眾媒介的認識,以自身對媒介的體驗和觀點,正確影響學生。
二教師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建構
(一)教師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主要內容:
從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建構應該從五個方向去考慮:識別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評估信息的能力,傳播信息的能力。這個五個方向為教師正確批判媒介及其批判媒介所帶來的信息提供有力的步驟,是教師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主要內容。
首先讓我們來說說認識信息的能力。在多元的媒介環(huán)境中,教師通過對負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合理地利用媒介促進自我完善。由于各種復雜的原因,大眾傳媒中就是一個雙刃劍,在對社會的進步做出巨大促進,也同時存在著負面信息。這些信息即使不被主流社會所接受,也能在社會中流行。因此教師媒介素養(yǎng)教育中要培養(yǎng)教師要識別出這些負面信息,并且要不斷地列舉并評論這些負面信息,以提高教師自己對負面信息的免疫能力。
分析信息的能力運用教師現有的世界觀、知識、態(tài)度和價值觀解決問題。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靈活運用所學專業(yè)理論和知識的能力、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職業(yè)鑒別的能力、預測可能出現結果的能力、對已預定的解決方案初步提出評估意見的能力。
獲取信息的能力就是靈活運用各種媒介工具,從各種各樣的媒介來源中查找、組織和恢復信息的技巧以及使用錄像、計算機和多種網絡服務的技術工具的能力。獲取信息技巧經常被稱作信息素養(yǎng),或更近一些的叫做“信息高速公路的駕駛訓練。
評估信息的能力是教師對于媒介信息意義所具有的價值及其信息所產生的后果進行判斷、鑒選、綜合分析,從中捕捉到與自身密切相關的有用的信息。
傳播信息的能力是在教師對媒介做正確批判后,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創(chuàng)造性傳播信息。信息的傳播一直受技術與媒介特性的深刻影響,這種影響既表現在傳送速度、傳播方式、傳播目的,也表現在媒介力量的整體運用上。同時,媒介信息的形式與內容密不可分,每種媒介都有獨特的傳播方式與符號特質,同一信息源,采用不同的媒介表現形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只有掌握各種媒介的特性和使用技巧,才能有效地制作出有利于己方作戰(zhàn)效能的媒介產品。
這個五個方面不是相互獨立,而是相互交織在一起。教師在對媒介分析的時候,要綜合運用這個五個方面,要認識到媒介是人類生存的一種的手段。學會有效地利用大眾傳媒幫助自己成長與進步。這是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通過媒介素養(yǎng)教育,教師應該了解媒介及其信息對自己的意義,了解自己的需求,并學會利用媒介滿足自己的需求,以幫助與促進自己健康發(fā)展
(二)實施教師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策略:
1、充分發(fā)揮新聞傳播院校的骨干作用,加強師資力量建設。教師是進行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核心力量。能不能推行媒介素養(yǎng)教育,關鍵在于師資??梢哉f師資問題是許多國家在啟動媒介素養(yǎng)教育時都曾面臨的困難。諸如教師如何從浩如煙海的媒介信息中甄別和篩選媒介素養(yǎng)教育資料,如何實施教育,如何組織學生討論,如何處理不同學生對同一媒體信息的不同解讀,如何評價學生媒介素養(yǎng)成績等等。
2、成立有關教師組成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討小組。學??梢猿闪⒚浇樗仞B(yǎng)教育組織機構,這些機構通過創(chuàng)辦會議、開展專題研討等形式來倡導媒介素養(yǎng)教育。這種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討小組也可以召開有關媒介素養(yǎng)教育學術研討會議,讓各個學校教師積極參加,發(fā)表各自的意見。這樣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討小組是保障媒介素養(yǎng)教育實施,可成為學校對教師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組織機構。
3、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對每一位教師進行媒介素養(yǎng)教育。媒介素養(yǎng)是一種終身教育和通識教育,媒介素養(yǎng)教育需要采取豐富多樣的,持續(xù)不繼的教育活動,比如視聽材料、廣告海報活動材料等等,也可通過媒體本身進行,媒體制作并播放一些普及性的媒介素養(yǎng)提高節(jié)目。
三培養(yǎng)教師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意義
(一)有助于建立起廣大教師自發(fā)抵御負面信息的能力。在科技進步一日千里的情況,媒介給當代教師所前所未有的信息影響也是不可估計,篩選可靠,可行的信息應該是教師的基本修養(yǎng)。